新明史 - 第 88 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请收藏
    新明史 作者:闪烁

    第 88 章

    “还有其他王爷,你们也都请留下来吧。不日就可以与妻儿团聚,到时候,我要想见见哪位王叔,王兄,也不用让各位受舟车劳顿之苦了!”说完,朱祁钰大手一甩,就走了出去,留下了这一大帮子王爷。

    而此时,一些王爷才醒悟了过来。朱祁钰虽然没有撤消他们的封号,甚至没有表示要撤消他们的属地,不过,他们今后都得留在京城,再也别想回到自己的属地去了。而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这些王爷有通天本领,要想谋反,也没有任何可能了!

    第三卷 帝国奠基

    第十节 朝廷改制

    制服了各番王之后,事情并没有到此了解。朱祁钰安排了上千侍卫专门负责“照顾”这些王爷,随后,就开始动手做第二件事情,派陈懋,罗国栋,卫平分头出发,将江北所有番王的军队收归朝廷。而当时,大部分又实力的番王都在江北。随后,又明南方各省总兵,收归其他番王的军队!

    完成了这一步之后,朱祁钰才稍微安心了一点,这时候,他才开始为自己的新政府忙碌了起来!而朱祁钰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组建新朝廷,也不是改组司法机构,而是建立议会,而他首先建立的就是象征性的,或者说具有过渡性质的上议院。

    上议院是贵族议院,几百年来,除了部分战乱时期之外,都没有变过,而这也是当时朱祁钰立下的规矩!第一界上议院额定议员人数为一百零一人,其中皇族,也就是各地番王五十人,另外,再从公卿列侯中选出五十一人组成。说白了,这是朱祁钰给那些被削去了权利的番王,以及准备要对付的列侯的一份礼物,也算是稳住他们的一种办法吧!

    当时,上议院的职权还是很大的,这相当于以往的内阁(当然,不是新组建的内阁)。上议院有权要求核查政府预算,支出。并且有权调查官员,提出对官员进行弹劾,如果得到大多数议员的支持,那么就能弹劾政府官员。且,上院只要有五位议员联名提出奏章,就能提交皇帝亲自过目,向皇帝提出治国,修政,以及行政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另外,每年,上议院将组织一次对地方政府的审查,如果发现问题,可以直接转交司法机构审查,中央政府无权过问!如有国家大事,上议院议员带表(由此产生了后来的议长)有权参与政府决策。

    这些权力让那些失去了大权的王爷,以及贵族得到了满足。当然,实际上,他们最主要的还是监督权,并无实际行政权,且要想弹劾官员,还必须要得到皇帝的批准!说白了,在朱祁钰这个铁腕皇帝手里,上议院的权力只是好看不好用的东西而已。不过,朱祁钰也需要上议院,有了上议院的监督,也更能够约束官员的行为!

    成立上议院的决议很快就得到了通过,毕竟番王,贵族的影响是不小的,而且当时朝中的很多大臣,以及军队里的大部分高级将领都是贵族,皇帝给了贵族新的权力,他们自然很是高兴了!

    组建上议院花的力气不大,可接下来,朱祁钰要做的事情,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甚至连一些原本支持朱祁钰推行新政的大臣都在怀疑,朱祁钰这么做,就是在削弱官员的统治权,如果官员手上的权力不够大,还怎么治理天下?这就是成立单独的行政机构,将官员行政大权与司法大权完全分离!

    其实,当初朱元璋设立监察院,并且在地方设立提刑司的目的,也就是要将行政权与司法权分离。不过,朱元璋做得并不彻底。在他的政府里,行政权远远高于司法权。比如,在取消了中书省之后,吏部成为了最重要的衙门,而吏部的职责是管理天下文官的任免,升迁等等事务。说白了,吏部的官员就是管理天下百官的,因此吏部官员也有“天官”之称!这样一来,行政与司法两权仍然没有分离,因为司法官员也都由吏部任免,这怎么分离?在这种情况下,各部官员,乃至监察院,大理寺等以司法为主的部门的官员也都相互勾结,结党营私,朱元璋当年苦心建立的政治制度,几十年不到,就失效了。这也正是他没有将行政与司法权完全分开造成的!

    这次,朱祁钰做得很彻底。要完全将行政与司法权分开,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办法就是提高司法部门的地位。以往,监察院的最高官员也就是四品,而大理寺卿也是四品,比起各部尚书,侍郎都差得很远。让四品官员去调查二品官员,这本身就不现实!另外,司法机构中,执法,检察,审查三权并没有分开,因此司法程序并不完善。最重要的是,执法大权掌握在政府官员手里,也就是行政官员手里,就算是审查与检察这两关能够做好,执法不到位,那也是白搭!

    朱祁钰将监察院改为了检察院,并且将检察院主检察长提升为正二品官员,由权调查政府一切官员。另外,将大理寺改组为最高法院,主掌审查权,任何重大案件都必须经大理寺审核,才能最终定案。而大理寺卿也被提升为正二品,极大的提高了司法机构的权威!

    最重要的是,朱祁钰将执法权从地方行政官员手里夺了下来,单独成立执法部门,即警察总局!最初的警察人选其实就是从锦衣卫里挑出来的。另外还在政府中专门设立了警察部(后改名公安部)。这就让执法这一层成为了司法与行政两大机构中的一个过渡部门,执法官员既是行政官员,也是司法官员,其双重身份,决定了其重要性!

    成立了最高法院(下直属各省,府,县地方法院),最高检察院(下直属各省,府,县地方检察院),警察部之后,朱祁钰就已经将行政与司法完全分开了。而这对当时的朝廷官员(也就是后来的行政官员)来说,绝不见得是件好事。毕竟,多年以来,司法权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是他们用来对付百姓的武器。现在,这把武器被朱祁钰夺走了,反而将矛头对准了他们,这些官员能安心吗?

    可以说,改组行政部门是麻烦最大的事情。在朱祁钰之前,大明的行政权主要集中在了以吏部为首的中央六部手里,其中,户部总管天下户籍,田土,资源等。礼部总管礼仪,祭祀,以及外交。兵部总管军队事务。工部总管军器制造,防洪防汛,道路建设等。刑部总管司法等。

    现在将司法大权分了出去,且皇帝一手掌握了兵权,而商人也获得了更大的权利。因此,兵部,公布,刑部这三部已经名存实亡了!另外,吏部作为总管官员人事安排的部门,在朱祁钰的新政府中是没有任何地位的(这也是为了防止像王直这样的人出现),礼部更是没有任何的价值。中央六部的职权其实已经被削弱了很多!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朱祁钰再次分化各部门的权力,解散了六部,成立了十五个新的部门!

    这十五部是,内务部,外交部,经济部,国防部,工业部,农牧部,商贸部,户籍部,水利桥梁部,警察部,帝国安全部(秘密警察部门),教育文化部,科技部,医疗卫生部,以及税务部。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十五个部门还不完善,其中很多部门负责了多方面的事务。后来不到一百年,中央政府的部门就已经扩大到了二十二个部!不过,在当时看来,朱祁钰这么明确的细分中央政府的权力,这绝对是破天荒的事情!

    当然,让很多人感到惊讶的事情还有。在设立了这十五部之后,朱祁钰还再次打破了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从新设立丞相,只不过,这时候已经不叫丞相了,而改称为内阁总理大臣!而这内阁总理大臣一般只兼任某一部的部长,很多时候甚至是单独的职务,不过,其权力远超过了以往的丞相。内阁总理大臣只向皇帝本人负责(后来形式上只向皇帝负责,实际上则是向下议院负责),且各部正副部长都由其选拔,然后提交皇帝审查,如无反对,则直接任免!

    而朱祁钰选择的第一任内阁总理大臣就是于谦!在当时看来,于谦自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了。不过,朱祁钰另外还给于谦设置了一道障碍。这就是内阁,既然有内阁总理大臣,那就得有新的内阁吧!

    新的内阁就是由十五部正副共三十名部长,外加内阁总理大臣组成。这三十一人(有的时候不足三十一人)都可以向皇帝提交行政意见,制定国家政策,并且向朱祁钰负责!可以说,内阁本身就是一个小朝廷,规模比以往的朝廷小了很多,将各部其他官员排除在了朝廷之外,且只行使行政权,而不涉足立法与司法权!

    朱祁钰确定了这套政治制度之后,皇权并没有被削弱,反而被加强了许多!不过,只也只是对朱祁钰一人而言,对那些没有朱祁钰这种铁腕手段的皇帝而言,是没有办法控制住这台政治机器的!现在,朱祁钰完全掌握了行政大权,各部大臣都是他的心腹手下。而立法方面,虽然组建下议院的计划被推迟了(主要是选举办法无法确定),大上议院因为超过半数的都是朱祁钰封的公侯,自然也在朱祁钰的控制之中。司法方面,朱祁钰在新的检察院,大理寺都安置了忠于自己的部下,且这两个部门的官员地位都提高了很多,他们都直接向朱祁钰负责。也就是说,司法权其实也落到了朱祁钰的手里!

    就算比起明太祖朱元璋来说,朱祁钰此时掌握的权力也大大超过了他!当初,朱元璋还要受到丞相李善长,胡惟庸的制肘,且那些他设置的言官对他也很是不客气。而现在,朱祁钰已经完全掌握了大明的所有权力,没有人再能跟他作对!恐怕,朱元璋在九天之上,见到朱祁钰将他建立的大明搞成这个样子,不知道是笑,还是哭!

    第三卷 帝国奠基

    第十一节 新政风潮

    朱祁钰花了足足半年的时间,才终于完成了这次庞大的政治体制改革。这其中遇到的麻烦,受到的阻碍,以及朱祁钰,于谦等人付出的心血汗水,自是不用多说。当然,在朱祁钰紧握兵权,且迅速的降服了各地官员,番王之后,这架新的政治机器也终于建造完毕,并且开始运行了起来!

    任命于谦为内阁总理大臣之后,朱祁钰就将改组地方政府的事情交给了于谦去处理。大体上,出了立法这一个环节之外,地方政府的行政体系与司法体系基本上与中央政府一致,只有一点例外,即地方政府再无兵权!大明所有军队的指挥大权都统一归国防部掌握(于谦兼任国防大臣),并且统一调配。各地军队也是轮番调动(边防地区军队除外)。地方官员手中没有了兵权之后,要造反,那就更不可能了!

    这些事情,基本上是于谦按照朱祁钰的意思,并且加上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推广下去的。以于谦的政治能力,他足以完善朱祁钰定下的这套政治制度。可以说,于谦在这场政治变革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大,这证明了他不仅仅是领军打仗的能手,是一名军事家。同时,他还是一名治国能手,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朱祁钰只是为新的政治体制打下了基础,搭起了骨架,而于谦的作用就是为这具骨架敷上肌肉,皮肤,增添内脏,最终,让这个新的政治制度活了起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于谦的作用公不可没。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只有于谦有能力做到这些。朱祁钰在政治上唯一完全信任的人就只有于谦,这就如同他在军事上只完全信任陈懋一样。而且,于谦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魄力来继续朱祁钰的政治改革!

    这仅仅是改革的开始,这也仅仅是为新政的推广打下了基础!朱祁钰不是笨蛋,他做了这么多,其实只是基础工作,他的目的是要推广新政,是要让大明快速的发展起来,以他不可想象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在改组了政府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更多的,能够帮助大明迅速发展的新政推广开来!

    这里,不得不提到朱祁钰任免的十二名重要官员。这十二人正是当初朱祁钰从第一界帝国公立大学学生中选拔出来的最优秀的十二人。在新的政府中,他们都担任了重要的职务,其中五人是部长,七人是副部长。而他们的作用就是为朱祁钰制定有利于发展的新政,并且将这些政策推广开来!

    朱祁钰在完成政府改组之后,推行的第一条新政就是人才选拔制度。以往,政府官员都是通过考试来任免的,只要通过三试,成绩好的,就都能当上官!而以往考试的那些四书五经,也只是检查了这些预备官员的文才,其写文章的能力,而真正能够读好四书五经,又具备治国能力的人,那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像于谦这样的人才,更是少得可遇而不可求!想必,大部分能够通过三道考试关卡,最终还能在殿试中赢得皇帝欢心的人,也都快成为书呆子了吧!让这些思想僵化,且务虚不务实的人来治理国家,他们能做什么好事吗?

    这次,朱祁钰制定的人才选拔制度,完全将这种一步登天的办法给抛弃了。在取消了吏部之后,各部门单独选拔人才,且大部分进入政府机构的人员,都必须从低层做起,通过自己的能力一步步的提升!而要进入政府部门,只需要一道很简单的考试,即能力考试!这是对几种能力的统一考试,在通过考试之后,就能进入政府,充当最低级的行政人员(不是官员),在试用一段时间之后,如果能力出众,再提交上级主管审核,通过之后,就将得到提拔了。而每一级官员,都直接对其所选拔的人才负责。

    当然,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仍然有弊端,在朱祁钰之后,这些弊端就已经严重的暴露了出来。不过,在朱祁钰的这个时代,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先进的人才选拔机制。很多不喜欢四书五经,又有治理天下抱负的人才正是通过这种办法进入了政府,后来成为了大明历史上有名的大臣。

    其实,朱祁钰这一套人才选拔机制本身的左右就是在大明帝国这座巨大的金字塔型建筑中,打开了一条连接顶层与基层的,更为宽广的通道,让处于社会金字塔最低层的人员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上升到社会的顶层。这也就给了更多普通百姓希望,让他们能够参与到国家建设,国家发展中来。说白了,也就是将百姓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结合了起来!

    相比之下,当初汉武帝采用儒家学说,其本质也是这样的。只不过,儒家学说所打开的这一通道本身并不宽广,且层层受到阻碍,对人才的限制也极为严格,一切目的不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而是为了协助皇帝管理国家!朱祁钰这套办法则更为彻底,他完全将皇帝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等同了起来,然后通过这套制度,让百姓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也划上了等号。同时,让百姓都为国家服务,最终,也就是在为皇帝服务了!

    确定了新的人才选拔制度之后,朱祁钰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在新成立的十五个部门中,好几个部门都是以前根本就不存在的,甚至可以说,那几个部门所管辖的范围,在以前根本就没有!比如,教育文化部,科技部,医疗卫生部。这三个部门所管辖的事情,以前的六部几乎没有涉及到!为了强化这几个部门的职权,或者是扩大其影响力,以扩大新政的影响力,朱祁钰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推出一系列的新政,以达到这一目的!

    成立帝国皇家科学工程院,其目的是要强化科技的地位,让所有人都知道,皇帝不读四书五经,皇帝读的是科学!当然,对大部分大明百姓来说,“科学”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词语,不过,没过几年,当各种给百姓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新发明问世之后,这个词语也就不再陌生了,甚至成为了百姓嘴里说得最多的一个新词汇!

    成立医疗事务管理总局(部下设局),目的是要强化对医疗的管理。在此基础上,朱祁钰取消了以前的太医院,正式成立了军医院,全权负责在战场上救死扶伤,并且培养战地医疗人员的事情!这对朱祁钰后来的发动的战争非常重要,同时也推动了医学的快速发展,为后来的众多医学发明打下了基础!

    扩大帝国公立大学的招生数量,以及招生范围。这是朱祁钰要培养更多人才,以充实新政府,迅速推进新政,新技术的重要举措!第一界帝国公立大学只招收了三百六十人。因为叛乱,三年之后,朱祁钰亲自主持了第二界帝国公立大学的招生工作。这次,朱祁钰从第一界毕业生中挑选出了一百二十人作为老师,其中不少还是兼职教师,而招收的学生也扩大到了一千五百人!

    设立帝国皇家文学院。这是朱祁钰为了推广白话,以及一些新的文字符号(最重要的,莫非引入了标点符号,以及阿拉伯数字),废除以往那种晦涩难懂的古文,让百姓都有能力学到文化知识,提高大明百姓的文化水平所做的一件意义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以说,在朱祁钰皇朝后期,能够涌现出那么多的年轻人才,正是朱祁钰全面推广白话文,让更多的百姓能够读书识字,掌握知识的结果!同样的,朱祁钰这一举动,也引起了众多人的反对,甚至连于谦都有点不太愿意支持他!

    原因很简单,自古以来,哪朝皇帝采用的不是愚民政策?在皇帝看来,百姓越愚蠢,也就越好统治,如果百姓都有了文化,还会在乎皇权吗?另外,百姓有了文化,那当官的算什么?今后是个人都有资格当官,那不是削弱了政府的统治力量吗?朱祁钰当然不这么想,大明要想强大,就需要更多的人才,而人才来自于百姓,只有百姓掌握了知识文化,才知道新政的好处,也才会坚定的站在朱祁钰这一边!

    这些,都只是朱祁钰定下的大政策,而在小事方面,朱祁钰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他创办了第一份报纸,让百姓第一次有机会了解到帝国的重大决策,并且让百姓有了议论国策的机会,从而让更多的人对帝国的新政更为了解,也更为支持。

    他开办了帝国邮局,第一次让百姓能够方便的与远方的亲人取得联系(最初,主要是让军人与后方的亲人联系)。这给了百姓极大的好感,在他们看来,皇帝做的这件“小事”非常有价值。

    他开设了帝国中央银行,第一次以政府之外的力量来管理社会经济,并且通过贷款,向有志创建实业的年轻人提供了机会,也帮助不少贫民获得了新生的机会!

    朱祁钰在这个时期做的事情太多了,不过,无一例外的,这些几乎都是千古首创,以前都是闻所未闻的!不可否认,在新政全面推广的初期,朱祁钰遇到了难以想像的阻力,百姓的不理解,官员的疑惑,还有身边亲信的不解,这些都让朱祁钰伤透了脑筋。不过,当新政的效力显现出来,当数百年之后再来看朱祁钰当时的所作所为时,恐怕没有人不佩服这个伟大的皇帝吧!

    第三卷 帝国奠基

    第十二节 经济大臣

    第 88 章

    恋耽美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