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王 - 第 167 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请收藏
    炮王 作者:管杀不管填

    第 167 章

    然而,当这条密道快要修筑至布塞拉斯要塞地基时,后方却传来圣塔伦突然陷落的消息,那是穆瓦希德王朝下派葡萄牙的军事统帅意外暴毙,导致守军阵脚大乱,摩尔人不战而败,最终将圣塔伦城,连同布塞拉斯要塞,拱手相让于征服者,阿方索一世的军队。

    于是,布塞拉斯要塞,以及连同要塞下方尚未竣工的狭长密道成为无用之物。直到21世纪,英国bbc摄制的一段新闻纪录片才揭示了当年性格坚毅的基督徒们的非凡壮举。

    偶然间,前世的穿越者也看过这一历史纪录片,知晓这条被湮没于历史长河的秘道。德赛在进军埃武拉之前,曾命令军情局部署在葡萄牙的特工暗地探查布塞拉斯要塞下方密道的真实性。攻克里斯本之后,军情局也最终确认,他们探清该密道的入口处。而更令人高兴的是,由于时光久远,当地的葡萄牙人与驻防要塞的英国守军,均不清楚这条秘密通道的存在。

    此外,军情局的特工还报告说,这条密道的尽头与上方的布塞拉斯要塞至少相隔50到60米左右,所以需要工兵团继续向上挖掘。然而也正是如此,当威灵顿下令重新修筑布塞拉斯要塞时,英国工程师与葡萄牙劳工才没发现埋藏于这座要塞下方的重大安全隐患。

    10月初,当德赛统帅他的2万多军队向北推行时,布塞拉斯要塞便确立成为攻克威灵顿防线的重要突破口,而担当这项主要职责的部队,就是奥特斯尔上校的工兵团。当然,还有德尔尼将军指挥的第311章节由首发,最新最火最快原创网络作品首发地! 推荐阅读:

    ☆、正文 第140章突破布塞拉斯要塞下

    要塞有两个主要用途,其一,掩护我方边境(战线);其二、支援我军在战场作战……然而必须要承认,这种靠工兵技术构成的优良防御,永远也不能完全阻止敌军通行……只要一个人能涉足的地方,军队就可以通行。\\[最快的更新尽在四库书\\]若米尼——《战争艺术概论》

    坐落山岗之上的布塞拉斯要塞选择位置的相当不错,它的北面与东面均为悬崖峭壁,就连最灵巧的山羊也无法攀登,仅有西、南两侧坡度较缓,适合向上爬行。保持中世纪以来的习惯,布塞拉斯要塞各个棱堡的建筑石材均以坚硬花岗岩修砌而成,分三层,每层配属一个火炮平台与一个阻击胸墙,再加之阵地最前沿的宽阔壕沟、大量鹿砦与诱敌斜坡,进而构成了要塞的主要防护。

    因而,布塞拉斯要塞能够居高临下控制周围地形,凭借要塞里面的众多火炮可以轻松扼守东面山脚下唯一的石灰石公路,有效防止法军主力绕过要塞,由此迂回至特茹河一侧。

    倘若没有数百年前葡萄牙工匠们秘密开凿的地下通道,南线法军想要顺利通过此地,就必须动用大量步兵(工兵),以徒步方式从西南两侧,正面强攻布塞拉斯要塞。曾在蒙桑图山隘战役中树立奇功的波兰枪骑兵,在高大陡峭,无法骑行的山势面前却只能望而兴叹。

    注:布塞拉斯要塞下方的密道是否真的存在,笔者并不清楚。不过,bbc的确录制过一期有关中世纪密道的纪录片,因而,笔者就开了金手指,选择了张冠李戴。

    ……

    10月9日,当阻拦坑道前行的巨大岩石被绕过之后,工兵们的挖掘速度大大提升。不久,地道通过斜坡与壕沟,缓缓的以15度的倾斜坡度向上挖掘,这时距要塞主体棱堡仅有数米。在这关键时刻,任何意外的响动都会带来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为了保障坑道作业的绝对安全,工兵们只有用特制的小型园铁锹,用胸顶和两臂的力量,扣、掏、挖。一切动作都必须在悄无声息的环境中进行。中午过后,地道终于挖到西南两座棱堡的脚跟下。

    然而,坑道作业仍然欠缺最后一步,需要在地道的左右两侧开凿出一条“t型”的弹药填埋舱,以增大引爆面积,增强爆破效果。由于工兵们的头顶,数米之外,便是守军的暗道、棱堡,与防御工事,随时存在与敌人城下工事挖通挖透的危险。此外,稍有微小的挖掘声响,很有可能会被英国人发觉,暴露下方密道的秘密,进而遭到守军反坑道破坏的危险。

    好在玩弄骰子的上帝选择站在法国人一边。正当待奥特斯尔上校与几位工程师担忧坑道内的声响过大可能被守军意外察觉,准备下令降低开挖速度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正在布塞拉斯要塞上空急剧酝酿。几乎就在转眼之间,原本晴朗的天空已被滚滚乌云所覆盖,狂风在山涧肆虐,伴随着银白色的枝状闪电之后,便是一阵阵震耳欲聋的暴雷声。

    自然界产生的巨大轰鸣声,彻底压制了要塞内外的所有人为声响,工兵团指挥所的众多军官与工程师们总算大松了一口气。于是命令被重新传达:一切计划不变,下午6时前务必完成左右长约30米的t型通道的构筑;6点30分,开始向坑道内部填装炸药。

    当坑道作业完毕时,持续近两小时的落雨仍在下,只是铺天盖地的暴雨转为连绵细雨。黑沉沉的夜晚,工兵们正在向坑道内运送着炸药,经四个多小时紧张的运送装填,大约3吨重被密封在铁皮容器内的黑色炸药,成功装入坑道尽头,近30米长的t型引爆舱。

    实际上,奥特斯尔上校更希望采用赫鲁纳军械所研制的新式炸药。他曾亲眼看到那种种黄色的油状透明液体的爆炸威力,相当于普通黑火药的15到20倍。不过很可惜,这种新式炸药的性能很不稳定,显得太过危险,运输过程中的稍许颠簸与震动就会引发大爆炸。

    于是,德赛元帅下令,在赫鲁纳军械所找到一种安全制造与运输方式之前,这类淡黄色的液体炸药被严禁在军队中使用。可事实上,新式的安全炸药已在9月间由赫鲁纳军械所秘密研制出来,就是将活波的硝化甘油与惰性的硅藻土按照某种比例混合在一起,便形成了著名的黄色炸药(在此向诺贝尔,和由他创办的诺贝尔奖致敬)。

    处于某种考虑,德赛依然禁止军械所向前线部队输送这种威力巨大的黄色炸药,并指示军情局与宪兵部将其安全保密级别提升到青霉素的高度。由于拥有强大科技与工业实力的大英帝国存在,这项惊世骇俗的新式炸药只要一公开问世,就极有可能被他们迅速掌握。

    与此同时,对于前装击发枪(赫鲁纳1810式)、转轮手枪、米尼弹,甚至是轻便的12磅“拿破仑炮”与24磅多功能臼炮,德赛或许不会在乎它们在战后向外传播。事实上,这些新式武器装备也很难隐瞒住吃过亏、上过当的英国人。转让可以,但是要卖个好价钱。

    ……

    当爆炸物填埋完毕后,一根根的引线导火索从引爆舱内延伸出来,最终汇聚在一起。只是坑道的总长度约为1千米,想要拉扯同样长的爆破导火索显然不怎么现实,因为在长时间的燃烧中途,极有可能因某种意外状况导致引线熄火。所以,工兵们借助漆黑夜色与暴风雷鸣的掩护,潜伏在距离守军阵地百米之外的一个隐蔽通风口,将其加宽加大,插入干燥化处理的导火索……

    凌晨4时许,爆破之前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此时,在布塞拉斯要塞的西南两侧山坡上,第312章中12门24磅青铜臼炮,突然向要塞守军与炮兵阵地进行压制性射击,试图将两座棱堡之间的各个表面火力点吸引住,配合工兵团成功引爆。很快,整个布塞拉斯要塞的西南两侧阵地笼罩在战火硝烟之中。

    在相隔要塞不足百米的位置,两名工兵相互配合着点燃了导火索,并迅速向山下跑。仅仅3到4分钟过后,整个山岗都在剧烈颤动,一声闷雷似的巨响后,地动山摇,天崩地裂。两座棱堡在一瞬间完全淹没于硝烟弥漫、砖石乱飞的浓烟火海之中。等到升起的蘑菇云伴随着雨水开始落下时,原本坚固的棱堡已变成残垣断壁,支离破碎的两座废墟。

    就在坑道成功引爆的同时,二颗红色信号弹也划破夜空,总攻正式开始。

    潜伏在敌方阵地的战斗工兵营的5百名士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率先冲向突破口。他们踩着松动、虚滑的砖石、灰土,冒着不断落下的砖头与石块,仅用了三分钟不到,就无惊无险的拿下布满守军尸体的两座残破棱堡,他们就地构筑己方的进攻前沿阵地。

    与此同时,跟在工兵营身后的几个步兵团也纷至沓来。

    蜂拥而上的步兵们都惊呆了,在他们脚下不远处,之前的那场大爆炸竟然产生了一个直径近50米的巨大弹坑。好在工兵营已在这座巨坑内部以及四周放置了大量照明物,加之战斗前,军官们事先的反复叮嘱,这才没有导致混乱中,一拥而上的进攻步兵们误入歧途,冒冒失失的闯入巨大弹坑,提前上演54年后美国内战中的那场悲剧。

    突如其来的巨大爆炸声令要塞守军异常震惊,英国人反应相当迅速,布塞拉斯要塞的指挥官米基。富利将军拼凑了尽可能多的士兵前采封堵缺口,然而为时已晚。落后的武器与糟糕的密集战术,加之失去炮台的火力掩护,这都使得红衫军成为法国来复枪手们的最佳标靶。

    当一颗绿色信号弹在要塞上空腾空而起,意味着西南两座棱堡以及敌方前沿阵地已被法军攻克。很快,两个步兵团就越过工兵营组织的防御线,开始朝布塞拉斯要塞的纵深方向挺进;另外一个步兵团则配合战斗工兵营,向着棱堡废墟的两翼进行猛冲猛打,巩固与扩大突破口,方便后续步兵与炮兵部队的到来。

    在距离爆炸地3百米的要塞之内,进攻者与赶来的守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反复搏斗。在激战二十分钟后,兵力薄弱的英军不得不放弃封堵努力,转身向东北方向逃窜,法军打通了冲向纵深穿插的道路。大街小巷到处响着枪炮声,互相连络的军号声,进攻的冲杀声……

    上午9时,绵连秋雨停止,天空再度放晴,整个布塞拉斯要塞残余的六百余名联军官兵已被4千法国军队团团围困于东、北两座互不相连的棱堡内部,他们缺少弹药,又孤立无援,别说就地反击、收复失地,就连继续坚守要塞都不太可能。

    为避免强攻之下造成的重大伤亡,德尔尼将军随即派出自己的副官拜会布塞拉斯要塞的指挥官米基。富利将军,向其提交一份劝降公告,宣称将保证联军官兵得到良好的战俘待遇,并给予全部受伤者人道主义的救治。

    上午10时,走投无路的英国指挥官选择了缴械投降,联军防守的最后两座棱堡也随即落入法军手中。而原本计划要坚守10周以上的布塞拉斯要塞,仅仅在法军发动总攻之后不到5小时便彻底沦陷。至此,第312章节由首发,最新最火最快原创网络作品首发地! 推荐阅读:

    ☆、正文 第141章希拉镇的陷落

    布塞拉斯要塞陷落之后,除留下三个步兵营协助工兵团防御该要塞,看管战俘之外,德尔尼将军指挥的第313章炮火的覆盖。\\[最快的更新尽在寻书吧 推荐阅读:

    ☆、正文 第142章塔列朗的到来(上)

    短短一天之内,布塞拉斯要塞与希拉要塞相继陷落,意味着托里什韦德拉什防线上的第二道垒链体系土崩瓦解。\\[最快的更新尽在四库≈ap;ap;书\\]除了位置偏远的马福拉要塞与蒙塔奇克要塞,两处残余的3千部队外,数以万计的联军或被歼灭,或缴械投降,就连战地指挥官科尔将军也战死沙场(实为羞愤自杀)。如果再算上之前被俘的贝尔福斯特将军,以及伤病的希尔将军,英国远征军先后已有3位前线指挥官输在德赛之手,这是前所未有的败局。

    之前英军对阵法军时,那种以少胜多的神话,被战无不胜的德赛元帅打得粉碎。事实上,从埃武拉围攻战开始,到蒙桑图山隘战役,直至如今的托里什韦德拉什防线突袭战,德赛指挥南线法军一直对联军展开军的强大攻势。最终的结果,反倒是凭借有利地势,坚守山隘与要塞的联军损伤惨重,数次战斗下来减员多达4万,其中还包括英军1万人。

    在拿下希拉镇之后,南线法军已打开通向葡萄牙中部重镇,距离希拉镇不足15公里的圣塔伦的大门,随时可以挥师北上,兵临城下。然而,德赛并未命令他的军队乘胜追击,朝托里什韦德拉什防线的最后一道堡垒要塞,圣塔伦城继续推进,而是下令全军就地休整,让水兵营加紧清除特茹河中游的水下木桩与拦河锁链,打通方便快捷的内河航运通道。

    进驻希拉镇的当晚,德赛元帅走进军参谋部时,拉斯蒂将军连同他的众多参谋助手,正在地图上寻找法军与英军的最后决战之地,而他们的最终结果选定在希拉与圣塔伦之间,特茹河边的阿赞布雅。它这是以15世纪后期,一位著名葡萄牙探险家姓氏命名的城镇。

    参谋长随手拾起一根小木棍,为最高统帅讲解图示。“元帅阁下,阿赞布雅城的西面为河谷盆地,地势相对中部山区要平坦的多,适宜大规模的兵力调遣与骑兵冲锋……另外,畅通的河道也能保障军需补给与伤兵运送。就在两小时前,我已让奥特斯尔上校派出一支工兵连做战地勘测。或许明天黄昏之前,参谋部就能拿到一份更为精确的地形图

    进入葡萄牙境内作战以来,一直都是英国人在给德赛的军队选择战场。但如今,该轮到法国人给英军预设战场了。德赛与他的参谋长相信,在经历南线战场的一连串失败过后,损兵折将的威灵顿已别无选择,他必须抢在南线法军大举进犯圣塔伦之前,率领英国远征军主力速战速决,赢得对德赛的一场决定性胜利。否则,留给英军的唯一退路,就是不顾一切的向大西洋岸边逃窜,等待本土舰队接送回国。所以之后的每一天、每个小时、乃至每分钟,对于威灵顿和他的远征军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容不得半点闪失。

    “需要与马塞纳元帅他们取得联络吗?”拉斯蒂最后问道。很显然,参谋长还是希望百公里外的葡萄牙军团能与之配合作战,一举围歼英国远征军,彻底结束伊比利亚半岛战事。

    德赛微笑着一言不发,内心已否决了参谋部的建议。单从军事角度来说,拉斯蒂将军提议的确很好,不过军事向来是为政治服务的。在伊比利亚半岛,德赛的政治核心在加泰罗尼亚阿拉贡巴伦西亚,而国家的经济基础则是依靠巴塞罗那纺织工业,依靠繁荣的航运贸易。

    除非上帝为穿越者大开作弊器,掀起一场超级大海难,让强大的英国地中海舰队统统沉入海底。否则,一旦德赛的胜利彻底惹恼了英国人,他们会像焚毁丹麦首都的哥本哈根一样,去对付巴塞罗那。更别说,当下德赛拥有的海军舰队实力,还不如昔日丹麦王国的三分之一。

    除此之外,德赛从不把对敌获胜的希望寄托于友军的承诺上,即便对方是他本人尊敬的马塞纳元帅与内伊元帅。因为在一周之前,德赛从某位知情人的书信内,了解到当年在马伦哥战役中,老德赛不幸战死沙场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真相与内幕。

    最后一点,是德赛想要亲自会会威灵顿,并在正面战场上击败他。自从葡萄牙战事开始以来,自己的军队在三月内连续歼灭或击溃三支英葡联军,使得穿越者信心倍增,心中早已摆脱战争之初产生的种种阴影。无论天时、地利、人和,哪个方面都已令德赛立于不败之地,没有理由不让“天生好学”的威灵顿懂得蜘蛛结网的小故事。

    ……

    第 167 章

    恋耽美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