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起居录(重生) - 分卷阅读7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请收藏
    近臣”这样一个亦褒亦贬的身份,囿于帝都方寸之地的顾九识。

    午夜梦回,他也会对影无言吗。

    顾瑟不得而知。

    但她亦为如今的顾九识欢喜。

    她笑道:“且不忙说这些,你却和我说说,杜大人告病是怎么一回事?”

    闻藤亦不明白其中的委曲,只是说着自己的见闻:“奴婢是今天来的路上听了一耳朵,还听说是杜大人已向帝都发了致仕折子,通判杨大人也下了大狱,怕是要不好呢。”

    顾瑟咦了一声,道:“竟然这样的快?何况纵然是杜大人自请告老,也不该这样传出风声来。”

    闻藤道:“奴婢也不大懂得这些道理,不过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件事,大家都很关心杜老大人的身体,听说乡老已经在准备杜大人还乡时的万民伞了!”

    这事情透着些诡异,好像背后有只手在推着一般。

    亲民官若是真的被治下乡民亲近崇敬,传出要迁职的消息以后,百姓多半只会小心翼翼地打听,悄声地商量着要去拦人,怎么会大张旗鼓地做起送行用的万民伞来?

    这岂不是明摆着催人走?

    不管怎么样,杜先贽怕是骑虎难下了!

    顾瑟抿了抿嘴角,到底微微一翘。

    她又问道:“我方才听你说,杨通判下了狱?”

    闻藤道:“是太子殿下亲自下的旨意!听说单是从阳曲的杨家祖宅里,就查抄出私钱十余万贯,甲胄近百具,还有伪造的盐引、茶引,诸多违禁僭越之物……不单是杨通判,还有许多平日里耀武扬威的豪吏,还有刘家、李家的当家人……牵瓜扯蔓一般带了一长串出来,只怕开原的大牢十年也没有这样热闹过!”

    私钱、私兵、假盐茶引。

    真是胆大包天。

    顾瑟都不由有些后怕。

    说的难听一些,杨家不过是荥阳大长公主豢养的一条狗。

    家犬吠得响不响亮,全要看主子给的底气。

    荥阳大长公主怎么会有这样的胆子!

    顾瑟竭力地回想那时的朝局。

    荥阳是英宗、世宗皇帝的姊妹,在当时诸公主中排行最末,是穆宗皇帝的老来幺女,因此备受宠爱。

    她与当时还是太子的英宗感情极睦,相较之下,同其他皇子、公主们都有些淡薄,也包括当时不显山不露水的英宗同母弟、后来的世宗皇帝。

    英宗短折,世宗即位之后,荥阳圣眷大不如前,公主府行丨事也一改旧日张扬,变得低调起来。

    当时的白皇后对这位小姑并不十分客气。

    后来世宗驾崩,当今继位,也许是因为皇室同辈多半都已经故去,剩下的寥寥无几,也许是白太后年齿渐高,行丨事比从前多了几分温和,总之,荥阳大长公主似乎重新获得了在皇室的尊重地位,至少在外命妇朝见的时候,可以站在所有贵妇人的最前面,率众向太后行礼了。

    但总体而言,这位大长公主在朝局中并没有显出什么身手。

    顾瑟会对她印象这样清晰,是因为两件事。

    一是她的嫡孙秦利贞,身为恩荫子弟,罕有地考中了天授三十六年的二甲进士,名次还不十分靠后,一时在勋贵圈子里传为异谈。

    二是这位秦利贞的夫人叶氏,当年曾向云弗提亲,为嫡长子求娶顾笙。

    一位圣眷平平的大长公主,有爵无官的驸马、公主子,一位入朝二十余年还在从五品打转的太常丞。

    撑得起这样的野心吗?

    冥冥中好像有团雾挡在顾瑟眼前,让她看不清后面影影绰绰的东西。

    她这样思索着,却一直没有理清那一缕灵光。

    到开原府城的内患都被扫平了,顾九识派人接了顾瑟和越惊吾回家去。

    ※

    李炎奉夙延川的命来向顾瑟辞行。

    “……申正就出发!”李炎低着头站在院子当中,隔着珠帘同顾瑟回话:“如今殿下肩负监国之责,帝都事务繁重,出来这一回也非易事。眼下开原万事清明,殿下也放心了,要尽早地回京去。”

    从她病愈至今,太子每天早、中、晚都要派人来问顾瑟情形,事无巨细,但夙延川本人却再也没有出现在她面前了。

    顾瑟微微垂下了睫。

    她轻声道:“夜路辛苦,万望将军小心护驾。”

    这时节昼短夜长,申正才刚出发,显然不会太早休息,但太阳很快就要落山,想必是要趁夜而行了。

    李炎应诺。

    顾瑟微微犹豫了片刻,才道:“殿下国事辛劳,是天下人之福,但也请将军转告殿下,请他多多保重自身,才能长长久久地为天下人谋福祉。”

    这意思就是不去送了!

    李炎心中苦笑。

    太子拔了两回脚,最后却轻描淡写地让他来禀报顾娘子。

    他若是带了这样一个结果回去。

    虽然太子一向不因私坏公。

    但是这位顾娘子,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