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香云绕 - 分卷阅读13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请收藏
    调查时找借口避免当面对质,商队的人不太可能会对他的身份起疑,会给他提供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他自己则提早一天进京,犯下杀人案,第二天替身和商队分开后,他在和小厮汇合,装成刚回京的样子。

    要判断她的猜测是否正确倒也简单,直接让傅浩和商队众人面对面对质就行。果不其然,商队的人认得傅浩的小厮,却并不认识傅浩本人,“长得确实很相似,不过并不是他,”商队领头人如是说。

    鞋子那边也有收获,根据做鞋多年的老裁缝鉴定,两双缎面鞋的针脚缝线确实出自同一人之手,而另一双棉布鞋,则和傅老太爷平时常穿的鞋子是同一风格,无论傅浩再怎么辩解,都不能否认他去过现场并交换过鞋子的事实。

    大理寺严加搜查,最后在傅家院子角落的草丛里挖出了染血的衣裳和袜子,随后孙叔也交代,案发那晚傅浩其实住在他家,第二天也是傅浩让他翻墙发现尸体并报官的。

    诸多证据证词之下,傅浩再不甘心也只能俯首认罪。

    第71章

    “都是老头子不好,他明明答应要把家产都分给我,哄我离开京城,背地里却还是向着老大老二!”

    虽然已经认罪,被大理寺的人带去停尸房对质时,傅浩的态度却没有丝毫悔悟,反而对着尸体神色愤愤,甚至破口大骂。

    提起两个嫂子时傅浩更是怒气冲冲,连称要不是她们俩在暗地里煽风点火,两个兄长也不会如此绝情行事,当初也是嫂子们撺掇着将他以“分管外地的产业”的名义赶出来京城,正是这份怨气让他在杀人之后,还在王氏和陈氏脸上划了几刀。

    结合各种零碎的线索和证词,大理寺大致还原出了案子的原貌。

    傅浩使了替身之计连夜回京,本就存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阴暗心思,刚踏进家门,就撞见兄长们忽悠傅老爷子写下遗书的那一幕。此时傅老爷子身体十分虚弱,神智已是不太清醒,迷迷糊糊地就照办了,躲在暗处的傅浩气急之下恶上心头,当即从厨房捞起一把菜刀,杀死了兄嫂四人,最后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连带着将老迈的父亲一起捂死。

    原本已经入睡的傅明珠中途醒来,发现身边一个伺候的人都没有,摸摸索索地找来大厅,看到父母惨死在房间里,正欲高声惊呼,也被傅浩斩草除根——左右他有不在场证明,拖后腿的负担能少一个是一个,这就是杀人者狂傲的自信。

    这样一桩骇人听闻的灭门惨案,最后杀机仅仅是由于一家人的财产纠纷,让林君暖感到一种荒诞的空虚感。

    最后还有一个疑点,之前认罪自首的孔庆山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追根究底说起来,傅浩才是真正害死她女儿的人,他不可能想要替他遮掩,冒名顶罪的原因是什么?

    虽然真凶傅浩已服罪,但孔庆山的行为仍然可疑,并未立即被放出狱。从狱卒口中得知傅浩被捕,孔庆山疯癫的丑态略有收敛,强烈要求见傅浩一面,之后会坦白交代他知道的所有事。

    程江云同意了他的要求,让二人隔着监狱的栏杆见了一面,当然,为了避免起冲突,身边都有狱卒守着。孔庆山并没有向傅浩作出任何声讨叱骂之类的过激举动,只牢牢地盯着他看了半晌,最后嘶声道出一句,“你我同罪。”

    这几年他并不是没有反省过,女儿究竟是死于傅浩的骚扰之言,还是死于他那严苛的教导,偶尔也会心存疑惑,心里的怒火与愤恨对准的究竟是自己还是傅浩,长年累月之下也分不清晰,最后索性将一直无视他嘲讽他的傅家人都视作敌人。

    那晚他翻墙而入,也目击了傅涛和傅浪哄骗傅老爷子写遗书的那一幕,心中那股怨气升到最顶端,就是这样道貌岸然相互算计的一家人,竟然让他失去唯一的至亲,竟然对他的道义理想冷嘲热讽,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如果没有傅浩突然闯入,拿起菜刀的或许就是他。傅浩动手之后,如果他及时奔出去呼救,或许也能救下几条人命,然而他没有。他只是静静站在暗处,冷眼看着傅家人一个个倒下,紧紧捂住嘴避免发出任何声音。下巴上指甲掐过的痕迹就是那时候留下来的。

    直到傅浩杀人后处理好痕迹离开,他才从恍惚中回神,醒悟到自己已然成为杀人犯的帮凶,再也没有资格谈论圣人传述的仁义道德。认罪自首是他对自己做出的审判。

    知情不报和干扰查案都违反了当朝律例,孔庆山最后仍免不了几个月的牢狱之灾。至于凶手傅浩,按律当斩。让傅家三兄弟争红眼的家产最后全被充公,也算是一种极度的嘲讽了。

    诚意伯在牢房里呆了几天,离开时狱卒牢头们都非常舍不得,诚意伯入狱时,伯府每天都会送来各色美食,最后大部分都吃进了他们的肚子里,诚意伯自己也没什么伯爷的架子,常拿银子请客喝酒吃饭,有时候还和大伙一起赌钱散财——这样一个财神爷要走了谁舍得?恨不得让他再关个三年五载好么!

    不过监狱毕竟不是什么好地方,如今真凶已经获罪,诚意伯当然是清清白白地出狱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