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日映血 - 第三十一节 朱三太子
第二天,袁宗弟带着他们三人到山寨里各处去转了转,丁勉看到这些大顺军的战士一个个衣衫褴褛,面目精瘦,脸色惨白。看来是终日在山洞里度日,营养不良,缺少补给。但丁勉从他们的眼里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精神,他们在坚持着,他们才是精英,要尽快把他们转到川南去。这些大顺军战士看到袁宗弟来了都起身站立致意,有的战士喊“大将军好”,袁宗弟答道:“各位兄弟好!”看到战士们表现出较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丁勉也感到高兴。
转着看着,陈近南和杨名两人见袁宗弟对丁勉亲近了许多,再看这些身经百战的战士的情况,俩人隐隐察觉出丁勉到这里来的深意,他是要组建自己的精锐部队。两人的感受却有不同,陈近南觉得丁勉做事历来想三步做一步,今天的这种结果丁勉他恐怕半年前就已经想到了。虽然对台湾的延平郡王郑氏家族,陈近南还有些效忠的思想,但听了丁勉说要全心全意为大众谋利益,看了丁勉的一些所作所为,心想他虽然有三百年后的思想,但终归是个孩子,他能抛开良好的生活环境,放弃大好的前程来为穷苦百姓奔走,为国家的富强而奋斗,自己一个年近半百的老头子还有什么想不开的。看这孩子做事沉稳、老练,一副大家风范,如果大家真能像他说的那样精诚团结,努力奋斗,大事必成。自己作为一帮之主有责任做好团结大多数人的工作,真若如他所说,各帮派结成联盟,将来成了大事,也算对国姓爷有个交代了。现如今丁勉要以这些人为班底组建军队了,这个主意不错,这些人意志坚定,吃苦耐劳,有丰富的战斗经验,若能为我所用,定然能在日后的战斗中起到重要作用。这三百年后的想法就是非同一般,大事可期,大事可期呀!想到这里他也开始筹划着如何以天地会为班底组建军队的问题了。
陈近南在这边想着,那里杨名却另有想法:他对丁勉早有认识,这位小爷思路不同常人,满脑子奇技淫巧,到处都想捞银子、赚票子,是个商界奇才;及之丁勉离了京城,路上看他做事有章法,指挥若定,好像不止商人那么简单,就连陈近南这样的老江湖都与他形影不离的;到了夔门山寨中,听他一番见解方知他不仅是个精明的商人,而且还像一个政客,一个反贼,他想拉起队伍和满清干;他处心积虑,事事先机,言谈举止一副领袖风范;今日见袁宗弟对他态度不同一般,又见到这些山中的反贼与自己坛里那些乌合之众明显不同,看来他要以这些人为根基组建自己的军队;这位少爷让我跟来看这些事无非是想拉我入伙,原来自己还想把他拉进自己的组织呢,是呀,入伙可以,谁来当这个家,听他说的那个意思是集体领导,那也要有个说话算话的头吧;看他那样子是自己要当那个头,从原来的架势就看出陈近南是要跟他了,今天一看像袁宗弟这样久经沙场的巨枭也要从了他了;也难怪,昨天他一番说教让自己都有些心动呢,是呀!现在只有合起伙儿来才有可能和满清、和吴三桂斗,只是让自己带着百万徒众跟了一个十几岁的毛孩子,别说自己愿意不愿意,就是回天坛的几个堂主也不会答应。可听他说的几点:团结大多数;集中对付主要敌人;作好战争准备,建立根据地。这些别说自己没做,可以说就是想做也做不成呀!自己整天带着徒众喊着要把满清鞑子从皇宫宝座上推下去,但总是口号多,小动作多,终是不成大气候的,有时自己也想到这一点,但都因为没有好的办法而听之任之了。丁勉说的那几点杨名是深有体会的,由于不能明确打击的主要目标,造成回天坛树敌过多,与江湖各派矛盾重重;还有就是没有良好的物质来源和后方基地,一有冲突往往是孤注一掷,损失惨重。再看这位少爷,深谋远虑,计议周详;看似在京城里大肆敛财,暗地里想的是掀起那滔天巨浪。眼下看似要到四川开矿,实则是要建立稳固的后方基地;要拉起强大的队伍与满人斗,这一切竟让他一步步的做起来了,而这一切又是自己没想到的。细细想想这位丁少爷以前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可以说是句句话有深意,件件事有目的,其心机实在是深不可测。为今之计只有顺着他的意思,先和他结盟,到时四川的物质、粮食、军需兵器等可供我使用,万一外面战败了还可以入川维持,自己的队伍强大了谁听谁的还很难说呢。
吃过午饭,丁勉来找杨名,一进屋他就问:“杨坛主,昨天的事情想的怎样了。”
杨名道:“丁兄弟,听了你昨天的话,哥哥我真是如雷贯耳,茅塞顿开呀!兄弟所说的及是,我们要团结起来反对满清,还有兄弟要在四川扎根创立基业的想法也很高明。我回天坛愿与各路英雄共举大事,他日打下江山同坐。”
丁勉听出他话里有话,也不点破,他说道;“好,让我们共同努力将满清推翻。只是不知杨大哥下一步有何打算?”
杨名道:“送你们到了川中,我再到广东看看,也想在那里有些发展。”
丁勉道:“杨大哥的想法怕不是如此吧!恕小弟卤莽,我想大哥应是要去云南会吴三桂的吧!”
杨名道:“这,这,……,你是怎么知道的?”
丁勉道:“路上查言观色,加上在京城时也知道点消息,故而有此一问。大哥也不必紧张,会会吴三桂也是应该的。我这里也有吴应熊给写的推荐信呢。只是不知大哥想过没有见了吴三桂他会怎样?”
杨名对丁勉的话感到吃惊,但他知道丁勉神通广大,他知道消息也有可能的。他说道:“原是想见见吴三桂,看看他的意思。昨天兄弟一说他是必反的,我有些心定了,我心中实是想如何借此良机会与满清鞑子大干一场呢。昨日听听兄弟的安排,让人汗颜了。”
丁勉道:“兄弟倒觉得哥哥这一趟应该去,一来探个虚实,二来可根据他的说法调整我们的安排。哥哥你先去,以后传信过来就是了,过些时候我再去见见他。这次去他很可能提出让回天坛在京中举事配合,此事倒要三思而行。一来京师乃清廷心脏,满人在那里势力极强,各方必会严防反乱之事,故而成事极是不易。二来越到三藩将反之时,朝廷必是要使尽狡术,根除江湖各派反清势力,据京师眼下的情形,回天坛怕已让朝廷盯上了,直接在京师里起事怕是要伤了回天坛的元气。我的想法还是请大哥把大部分的力量用在陕甘建立根据地、建立军队上。我特别希望杨大哥以延安府为基地,若要问为什么现在一时还说不清,但主要的原因有三个:一是陕甘远离清廷和吴三桂的势力中心,但又是各方争夺的中心,那里一定会是主战场之一,我们的军队在那里作战进退灵活,而且能得到宝贵的实战经验。再就是陕甘地域辽阔,民风彪悍,是良好的物资和兵员基地;延安府还有今后我们非常需要军需物质的油煤。第三点,陕甘是我们出川的两条路之一,如果与吴三桂闹翻我们还可以向陕甘转移。因此陕甘我们是一定要争的,大哥若是不去,我也会派人去的,只是可能会晚一些,力量也会小许多。”
听丁勉把陕甘说的如此重要,杨名也没多想就说:“好吧,兄弟,老哥我就力争在延安府建立根据地,在陕甘大干一场。”
丁勉道:“大哥能答应那可就太好了。有两点大哥尚须了解,一是起事要不早不晚正好在吴三桂的势力要扩展到之前,吴军一到顺势归顺就是了。再就是一定会有很大的困难,要坚持!像袁将军他们这样坚持,我们最终会给你们支援的。“
丁勉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大哥,我说话喜欢直来直去,有的话可能您不爱听,但我还是要说。回天坛尊您为朱三太子固然有引导大家维护正统,对抗满清统治的好处,但对整个反清大业益处不大,比如去建立根据地,是不是你说自己是前明的太子百姓就多拥护一些呢?不一定!百姓对前明也没什么好感。我不是说有这样的称号不好,任何事情都应适可而止,光用口号让百姓拥护您这位太子是不行的,重要的是拿出行动来,为百姓的利益而奋斗,这样不管用什么名号都能得到百姓支持的,有了百姓的全心全意的支持,我们的反清大业才会发展,才会胜利。还有回天坛的组织形式要有所改变,严格加入组织的审查过程,对以前入坛的教众进行认真的教育,因为我们要成立有战斗力的野战部队,那些意志不坚强的人,那些动机不纯的人都是不能要的,据我所知在京城里的那个叫什么…对,周全斌早让清廷给盯上了,听说你们还把他家作为主要据点,太危险了,京城里的活动要减少或改变方式。比方说你跟京城里的教众说要到陕西去建立根据地,最后能跟你去的有多少?搞不好里面的奸细将情况报上去,那我们建立根据地的大计就有可能夭折了。所以我才来这里找袁将军他们,因为他们很快可以成为有战斗力的队伍。说了这么多意思就两个:一是在江湖上低调行事,少说多做。二是认真挑选精英,派往陕北,发动百姓,成立队伍,准备战斗。”
丁勉的一番话让杨名很不高兴,但他说的不温不火,看似批评中又有建议,看似责难中又有激励,又确实说的是实情,自己在京城中最常去的地方就是京城中前明将领周全斌的家,而丁勉竟说早让清廷给盯上了,一时惊的是张口又说不出话来。丁勉看他一时无言,知道他心中在斗争,这人不撞一回南墙是很难回头的。他接着说:“杨大哥,我说这些话都是为我们大家好,只有全心全意为了百姓的翻身解放去奋斗才能赢的他们衷心的支持,我们的事业才会成功。真若是成了大事,推翻了满人的统治,我千百万汉人百姓都能扬眉吐气,当家作主。比起这个还有什么事情放不下的呢?”
杨名道:“兄弟,我服你了!死人都会让你说活了,好!我就照兄弟说的几条去办,唉,兄弟要是经常在我身边多好,你的好主意到处都是,我也就少操好多心了。大哥真是想交你做朋友了,这样吧,我的真名叫杨起隆,我原本就不是什么朱三太子,只是想借此名号反对满清罢了。想兄弟的话句句透着真诚,行事光明磊落,我杨起隆佩服之致。”杨名虽然心中尚有芥蒂,此时也是被丁勉的一番话说的有些冲动,也就和他亲近起来。
丁勉道:“大哥,快莫要如此,你我兄弟定要团结起来才能和满清斗下去。明天我们就到成都去了,到了以后你再顺路去云南,过后我还想让您回来,在四川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您做呢。”
第二天,他们三人告别了袁宗弟,带了五名大顺军兄弟出山了。临走时他让袁宗弟十天后可以把第一批战士先派到重庆的渡口,自己到成都拿到通官文牒就派人来接他们,每批的人数以五十到一百人为宜。
几个人一路快走很快到了成都。见到丁勉,雯玉和青儿都高兴的哭了。当日丁勉说自己要在半路下船,两人就很难过,因为她们还从没有和丁勉分开过,这十几天真是度日如年呀!每天想起丁勉两人都要痛哭一阵。丁勉也很想念她们,如今相见自然也是十分亲热。一来多日未见,情思悠悠;二来正值当年,血气方刚。丁勉先是和雯玉一解想思之苦,后又将青儿安慰一番,后来干脆合为一体,连连安慰起来,伐伐征战,直把两个小娘儿安慰的全身瘫软无力了事。
第二天送走了杨名,丁勉,陈近南、方以智三人聚在了一起。丁勉先问了探矿的情况,方以智说顾祖禹一到就带了三十多个人进山了,自己这里也把这事当成头等要务来做的,先后派了有二百多人了,全部投入找矿和运送给养的任务,开始时还因为当地的彝族土司阻碍耽误了有两个月,后来是张大人出面调停方才解决。丁勉又问了研究方面的进展,方以智说因为少了丁勉所以进展不大,当时定的四个研究方向:一焦碳的制取;二风箱的改进;三炼钢炉的研究;四探矿和采矿的研究,其中焦碳的制取有了进展,风箱改进获得不小的收获,探矿在进行,但炼钢现在还不行,戴梓的武器研究也进展不大。丁勉又问了四川的政治形势,方以智道;“眼下四川还是由吴三桂所左右,巡抚罗森摇摆不定;提督郑蛟麟,总兵谭洪、吴之茂是吴三桂的人;布政使张德地心里自是向着我们。”
丁勉问:“张大人不是巡抚吗,怎么就成了布政使了?布政使管些什么?”
方以智道:“内中详情我们也是不得而知,到这里就是如此情形了。这布政使是巡抚以下的省署官员,也是极具权势的。眼下四川各府衙多是平西王的人,犹以郑蛟麟、谭洪、吴之茂这三个握有兵权的人为甚。只是眼下这些对我们倒无关大碍,现如今使我们最感棘手的却是四川的人口太少,地广人稀,招工不易。” 丁勉再一细问得知布政使原来是副省长级的官,管着全省的人事、财政、民事、经济等方面,行,也可以。方以智接着说:“眼下我们在四川的产业经济的很是顺利,百货商店、医院都有大笔的进项;而且照着原来最好的打算在重庆也建了百货商店,办了医院,开了药铺,生意红火。原来带的银两有二十万两,又借筹十万两,张大人筹了二十万两,这一年已翻了一倍,城郊我们建了十几个作坊,收效也很好。”
丁勉说:“师傅,说起这事了我觉得我们应盘算一下我们的用项。我算了一下,京城里一年多收回来的银两有近二百万两,各地已交的利钱有一百万两,今年后面还可交一百万两,这样今年我们的进项有四百万两。而今年我们有如下几件大事要做,一是开矿,包括铁矿、煤矿、铜矿、盐矿等;二是组建军队,人不多按四千人算吧;三是办学校,主要是军校、技术学校、政治学校等;四是科研投入;五是移民入川;六是建立海南基地;七是打点上下。我们先各自想一下,回头再议如何?”
(天津)
</p>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