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日映血 - 第九十八节 巩固胜利
红军在川陕地区的胜利给全国局势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稳定了反对满清阵营的军心,原来决心与满清战斗到底的人们更增添了信心;原来对前途有些怀疑的如今看到了希望;原来打算投敌的如今又犹豫起来。清军在西北战败的消息传到全国以后,人们开始只是以为是吴三桂的军队所为,有人不以为然,有人以为只是传言。但当百姓党的《告全国同胞书》逐渐流传开来时,大家才知道这是一个叫红军的队伍干的,他们是由一个叫百姓党的组织领导的,人们这时才知道红军是要为老百姓打天下,红军是百姓的子弟兵。有人开始关心百姓党的事情,而在中央指示下全国各地百姓党的活动也频繁起来,许多热血青年纷纷加入百姓党,许多有识之士通过百姓党的《告全国同胞书》知道了百姓党的主张,有些人的思想开始向百姓党倾斜。
胜利给红军内部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统一了思想,大家都认识到只有团结起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才能取得这样的胜利,红军各部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丁勉在红军内部的威信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许多红军战士甚至认为在丁勉指挥下红军很快就能取得全国斗争的胜利。党中央及时采取措施,在全四川、在全国广泛宣传红军的胜利,广泛宣传百姓党的主张,四川的百姓在红军胜利的鼓舞下,响应党的号召,在四川掀起了一场学红军,积极支援前线的**。大批的有志青年加入了红军,各地的兵工厂、铁矿、钢铁厂、盐场、服装厂、食品厂等各工厂矿山也出现了大生产的**,各类产品的产量都有大幅的提高,四川出现新的局面。
为了在四川树立新风尚,鼓舞士气,红军司令部根据奖励条例对这次作战有功的指战员进行表彰。命名英雄战斗集体二十五个,特级战斗英雄六人,一级战斗英雄二十七人,其他各级战斗英雄二百八十五人。红军总政治部将这些英雄集体和个人的光荣事迹广为宣传,很快一些英雄的战斗事迹成了家喻户晓的故事。如红三军第八师六十四团六连三排的英雄排长楚可青,他率领全排战士在汉中城南门坚守一个孤立的堡垒一整天,阻挡了上千名清军的围攻,虽然全排最后只剩下五名战士,但楚排长带领他们与清军英勇的战斗,消灭清军三百多人。三排被授予汉中守卫英雄排称号,楚可青被授予特级战斗英雄。还有特种大队的特级战斗英雄张五孩,他带领八十多名特种大队队员飞渡天险,抢夺七盘关,为红军出川立下大功,并为红军赢得天兵称号。
胜利带来了稳定,胜利带来了兴旺,根据地的军民空前的团结。还有更多的人愿意团结在百姓党一边。高大节、谭洪等更加坚定了跟百姓党走的决心;赵良栋和王进宝也表示愿意参加红军和满清政府斗争到底,他们的部下也在红军总参谋部的组织下开始了整编改造;而王屏藩对丁勉和百姓党还有些隔阂,他们的营中不时还出现一些怨言,至于王屏藩手下的吴军的改造更是无从谈起。
丁勉首先找王屏藩交谈,丁勉问:“王将军,您当初跟平西王起事时觉得能胜利吗?”
王屏藩道:“那时末将只是见鞑子随意欺辱汉人心有怨恨,胜与不胜倒没想许多。何况当时王爷被康熙小儿逼的已经走投无路了,想不反都不成了。这打了几年,末将觉得很难取胜了。丁政委,不瞒您讲,那日你与高将军、谭将军三人来时末将正在走投无路之时,想想有负王爷重托,末将正说此生休矣!正想着最后只有与他们一拼了事,若是战死了还可留下些名声,若是不行末将也要为王爷尽忠的,总说是当下是不活了。您三人来说过后,末将才有些缓过劲来。这几个月末将就如同在梦中一般,原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让您那红军两个月就做到了。再看看您几个月来的所做所为,一环扣一环,环环相连,开始处处让人琢磨不透,过后又处处让人叫绝,真可谓胆大心细,宏才大略。末将设想若是当初您就出来辅佐王爷打仗,眼下怕是天下已经改姓了。可王爷与我周吴将士与满清苦斗多年,您与您的红军都在那里?当我周吴大军被满清用那红衣大炮打的溃不成军时,您的大炮在那里?当我周吴将士被满清铁骑肆意践踏时,您的骑兵在那里?这些时日里末将细细想过这前情后果,参与了几次会议,聆听过您的几次教诲,又拜读了您百姓党的一些文书,再加上听到周围许多人的议论,末将才看出些端倪来。”
王屏藩说完看看丁勉,见他仔细在听着,这就就沉稳的说:“丁政委,末将说话也不绕弯子。细想这其中内情,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您对王爷不是真心的!想您这位公子爷实非常人也,先是要给我大周提供粮秣兵器,后又提议王爷广种粮、多收盐,要用那经纪商运击败满清。当时末将与同僚都道这小商人说的有几分道理,王爷询问时我等还将这策略夸赞了一番。如今再看这一切,您是在这其中藏着更大的主意。您是要用帮王爷经济天下为名,赢得王爷信任。可您暗地里却一直在置备强大的军力。眼看等我大周行将战败,您再出来渔利。末将说的可对?政委大人。”王屏藩说完脸上露出一些凄然之色。
丁勉见王屏藩说的投入,只是在一旁听着。待他说完,又见他脸上不时流露出一些愤然的情绪,到后来那不满溢于言表。在丁勉心中对王屏藩还是充满着希望,他首先找他交谈也是想趁着红军大胜,将他及其部下招入红军队伍。今天见他直话直说,说明他心里并没有将自己当外人,看来说服他加入红军是有希望的。丁勉就接着他的话说:“王将军,今日找您交谈也是想与您说些心里话。适才将军肺腑之言,道出将军心中情节,这里我也实话直说,以示我交心之念。您说的不错。当初从京师出来就是要在四川这里利用吴王的荫蔽成其大事。你想我一个毫无缚鸡之力的商人要举大事岂能不有些心思?岂能把心事轻易示人?再说我红军无论从组织方式到作战方式,无论是军心士气与兵器装备都与其他军队有很大的不同。设想我一个毫无根基的一介百姓,不说吴王苛求,若要在您的军队里搞出一套,您心中是否愿意?可实情在这里摆着,红军作战就是与众不同,红军接连不断的胜利仅是靠好的兵器吗?可能将军会道:这样好的兵器火力,任谁拿在手里都能胜利,凭心而论,真是如此?我想将军也应看到红军的这种组织结构,红军的这种战略战术也是胜利的根基之一。好在我们众人一心,几年来的精心准备没有白费,我们终于慢慢强大了起来。”
“说起军队建设,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我红军在短短几年之内强大了,可您是否想过为什么我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可以如此顺利的发展起来?为什么四川与云南毗邻而处,我们的根据地近在咫尺众人竟然就没有察觉?也结合刚才问您的话,吴三桂能成事吗?我们不是将军您,我们处身吴军之外,可我们知道这样径直跟着吴三桂打仗必败。再加上我们不是吴三桂的老部下,我们也怕被他算计。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吴三桂没有代表广大百姓的利益,百姓不拥护他吴三桂。您再想一想当初你们在川北、陕南与清军作战时的情形,是不是百姓四散逃走,连个向导也难寻吧。再看我军在川陕战斗中情况就大不一样,很多百姓争先恐后加入红军,在最后汉中战斗中从四川前来支前的民工就达十几万人。正如我党的《告全国同胞书》上所说的我们是百姓的子弟兵,我们愿意为了广大的穷苦百姓翻身解放而流血牺牲,红军所到之处救死扶伤、开仓放粮、惩治恶霸、铲除贪官恶吏,百姓岂能不衷心拥戴?放眼天下,不说清军恶行,就说吴军对百姓也是经常抢掠,军队中上级欺负打骂部下成风,这样的军队如何赢得民心?这样的军队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吗?再说将军和吴三桂的关系,常言道:天下为公,天下不是康熙的,天下也不是吴三桂的,天下也不是我丁勉的,天下是百姓的天下,天下是我们大家的天下。将军恐怕时常想吴王待您不薄,您要为吴三桂打天下。可您想过吗?这样做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还是为了大多数穷苦百姓的利益?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我想当初您跟随吴三桂起事时底气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你们知道民心不在你们一方。但民心也不在满清朝廷一方,人间自有公理在,现在谁能为百姓谋利益谁就可以得到民心。实际上康熙也看出了这一点,他正在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收买人心,他已经在争取人心方面站了上风,这一点王将军怕是深有体会。所以我们百姓党人才要及时站出来揭露满清鞑子的凶残本质,带领全国的百姓与他们血战到底。至于将军您本意怕也是看不惯鞑子欺辱汉人,而吴王又要和满人决裂,您才要跟随吴王的。人各有志,若要将军定要追随吴王而去我们决不阻拦,您尽可带着自己的人马离去。若是您能和我们一起干,我们衷心欢迎,但有一点要说明我们与吴军不同,我们的军队有我们的纪律,只要真心实意的跟党走,我们就一定会成为真正的自己人。”
王屏藩见丁勉的话里有询问的意思,他接上说:“丁政委,近日末将也将这前情后果又梳理一番。末将以为您的主张是对的,争天下就是为了百姓,没了百姓支持如何能得胜利?末将思想再三,愿意加入红军的队伍,末将手下也都愿意加入红军队伍,只是不知您或其他人对我等是否放心。”
“不是对你们放心不放心的问题,而是你们是不是真心想加入红军的问题。就是大多数人愿意加入红军,有一些人不愿意怎么办?有些人表面上愿意了内心里还不愿意怎么办?所以将军回去以后好好了解一下大家的真实想法,争取通过整编能使部队面貌有一个大的改观。要有人真愿意走的就组织他们走就是了,我们红军的队伍很快就会有一个大发展了,要是走了一些不坚定分子,到时我们的队伍会更纯洁,战斗力会更强。作为我本人,我从心底里想与王将军一道战斗,想将军多年征战,战功卓著,经验丰富。而红军是新队伍,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我们迫切需要像将军这样的帅才来指挥。清廷还很强大,以后几年内红军将在全国范围内与清军展开全面的战斗,战斗会很艰苦,战争的规模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的任务很重。因而就迫切需要我们屏弃前嫌,团结一心,战斗到底。”
王屏藩坚定的说;“丁政委,末将已拿定主意跟您走了。不,跟党走!这次回去以后末将就按照总司令部的指示在我军中开始进行整编改造。这以后有何吩咐您尽管说就是了。”
丁勉见他真心实意的表示心意,这就接着说:“王将军,您有这样的想法最好,我想半年之内还有大战,您的队伍的改造要抓紧。论起思想理念、作战方式、兵器演练几个方面,以统一队伍的思想理念最为重要,只有每一个战士、每一个指挥员都知道他们肩负解放全国百姓的重任,当他们知道全国的百姓在看着他们,他们的兄弟姐妹在盼望他们打胜仗。那么他们就会有一个崭新的面貌。”
“王将军,还有一件事情想询问一下您的见解,可能您也得到了湖南前线的情报,吴王怕是快不行了,可能吴王会让世孙吴世蟠继位。现在他们正在为是否投降满清在争持不下,种种迹象表明投降满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我想问的是将军认为我们能争取他们吗?或者是争取一部分也行?您认为吴王帐下众人会采取什么态度?”
王屏藩沉默了一会儿道:“离开吴王多时,不知他那里究竟有何打算。若要论起往日习性,末将以为世孙吴世蟠年轻,处世尚稚,说他对政务有何见解,实难预料。若说大政方略,此刻怕多是由吴王帐下两个谋臣议定,他们一个是大学士方光琛,一个是国公郭壮图。他两人一个是世孙业师,一个是世孙岳父。而他两人都是文人习性,随风倒的居多,若要最后吴军投降,他两人恐为主谋。另有吴王婿胡国柱为人多有隐讳,可能也会倾向于投靠朝廷,夏国相为人圆滑也可能从众。主战者必是以马宝为首,余者多为将帅。众人中我与马宝最为相得,从中说项或许能成。”
丁勉对他说:“您就视情形而定,能说过来多少都行。如果不想到我们一边来,只要愿意继续反对满清统治的我们都将给予支持。”
丁勉又找到谭洪和高大节问起吴军情况,高大节将所知的内情一一介绍,他也说自己与夏国相有些交情,可以加以说项。谭洪说起自己在吴军中也有一些朋友也可以加以说服。丁勉让他们赶快给吴军中的朋友写信,讲明利害,凡不管以何方式继续与满清作战的红军都提供帮助,愿意参加红军我们更是欢迎。丁勉又把自己整编军队的想法和他们交换了意见。
经过几天休整红军开始陆续撤回四川,回来以后陈一炳、丁勉、袁宗弟、方以智几个人又认真分析了目前的形势,对党的下一段的中心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最后决定以百姓党中央的名义下发了《关于我们当前任务》的文件,在这个文件中提出了党和红军下一段时间主要的任务有四个:一是稳定大局,巩固统一战线,全面作好红军改编和整编工作;二是立即集中红军主力解放陕甘各省。三是增加生产,特别是军工企业的生产,同时开始汉中和陇南工业基地的建设。
为了及时了解陕甘局势,他们特地将李柱找来询问陕甘边区的一些情况,李柱把近一年来在陕甘坚持斗争的情况向几位领导同志进行了介绍。
(天津)
</p>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