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清朝当总统 - 第七十九章 各个击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请收藏
    与寒冷的天气相比,北京城内百姓的热情简直能融化任何冰山。\\。\  他们冒着严寒走上街头,怀着激动和喜悦的心情注视着“王师”进入城内。  这个冬日的天空也仿佛晴朗了起来。  干冷的北风吹动着旗帜,发出猎猎声响。  队伍最前面的那面旗帜上,飘动着金光闪烁的云纹,而那个大大的“云”字,更象某个神秘的符号,让所有看到它的人都产生了混合着敬畏与崇拜的心理。

    行进中的队伍里,士兵们骄傲的仰着头,是啊,为了这一刻,他们曾付出过多少艰辛的血汗,然而,很多战友却没能享受到这个光荣与胜利的果实。  今天,他们猛然意识到,自己做为一个中国人,竟然可以这么自豪,这么骄傲!这是他们在从前想也不敢想的。  而所有这些,都让他们如坠云雾之中,尽情的享受着这个时刻。

    他们中,有原来驻守在北京城内的八旗子弟,也有从没到过这个象征着皇权的辉煌都城的农家少年,但是在这一刻,他们的心意相通,巨大的胜利使得他们忘记了连日来的苦战,激动的心情包含着无法诉说的喜悦!

    林云当然也怀着这样的喜悦,不过他很清楚自己正在走着什么样的道路,也许对他来说,这样的胜利带给他的不光是巨大的声望——这是那个英国记者的说法,他很幸运的被告知自己作为记者并不在战俘名单上。  在林云眼中,这样的胜利恰如一块窍门砖。  现在,他就要用这块砖头猛拍那帮已被吓地有些神经质的各国公使们了!

    东郊民巷的使馆区外驻扎着武襄军第一师第一旅的两个步兵营,这是为了保护这些家伙们的生命安全,林云可不想让那些头脑简单又容易冲动的义和团们把自己的计划破坏掉。

    自命不凡地欧洲皇帝们可能还没有从这场战役失败中醒悟过来,因而谈判的日期被拖延了几天。  然而随着郭松龄率领部队进入天津,整个远东战争似乎除了俄国实力不凡地武装尚能左右形势之外,没有什么能在短期内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了。  但是沙俄的野心不可避免的遭到欧洲列强们的反对——并不是说他们对大清帝国忽然产生了友谊。  他们简直恨的要死,而是为了不让沙俄独自享用这样的美餐。  特别是他们在中国地利益明显受到威胁之时。

    关于是否继续将战争进行下去的话题从来没有在欧洲停止过,皇帝们、大公们,那些手握兵权的将军们,一心想从这场战争获取更大更多的利益的所有人们,都不曾停止过这样的叫嚣,然而事实上的困难并没有因此而消失——过长的运输线,战斗力低下地殖民地雇佣军。  尚没有被大多数人认识到的陈旧过时的战术,所有这些在喋喋不休的争论和毫无进展的会议中被无数次的提及。

    只有一个爆炸性地消息震惊了这些为了远东战争的失利而心怀怨恨皇帝们——德意志皇帝和普鲁士国王威廉二世宣布单方面停止对中国的军事行动,这意味着这个莽撞的、带着神经质的皇帝终于下定决心要从难缠的远东事物中摆脱出来了。

    如果说这是俾斯麦的胜利,毋宁说是克拉克的胜利。  与俾斯麦以德国为核心的欧洲中心主义相比,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更具有强烈军国主义地色彩。  所以他关于结束远东战争地提议在熟悉他的人们眼中看来简直是个一百八十度地大转变。  但是不管怎样,威廉的榜样总算为他们带了个头。  那些遮遮掩掩的、不情不愿的电文往返于各个国家,然后在大洋之上时短时续的被传到了北京城内。

    并不是所有的参战国都怀着同样的心情等待林云开出的条件和准备着自己的砝码。  沙皇显然有他自己的打算,同样。  居住在那个仿造唐代建筑的宫殿内的天皇也有着另外的想法。  包围他们的是一群雄心勃勃的野心家,他们鼓噪着继续进行战争的论调,并且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案,做出惊人的假设——抛开军事上的失利,他们几乎忘记了在并不遥远的东方还有个叫林云的人。

    难题需要一个个的去解决。  而这个正在解决难题的人却看上去有些悠闲。  这是怀揣着欧洲皇帝们旨意的各国公使在见到林云时的最初印象。

    在他那座显得颇为高大华丽的直隶总督衙门(原本设在天津,又称北洋大臣行台。  已毁于战火之中)里,公使们依次受到了林云的接见,细节自不待言,结果却各不相同。

    美国公使康格阐述了麦肯利总统的对华政策——包裹在华丽的和平外衣之下的赤luo裸的,毫不为此感到羞耻的野心。  林云是耐着性子听完的。  对于他不断提及的“门户开放”和“置于美国这一强有力盟友的保护之下”这些废话,林云总算没有打断他。

    “我必须提醒你注意这样一个事实。  ”林云语气冷淡的说道,“以美国目前的实力来说,在遥远的中国进行一场战争是不可想象和毫无道理的。  不错,你们可以借着美西战争吞下菲律宾,可是别忘了中国是怎样的对手。  特别是在现在这种时刻!”

    康格面红耳赤。  他知道国会是在激烈的辩论之后才派出了军队参加到这次集体抢劫中来。  而政府的主要意图,或者说以前的真实意图是先坐山观虎斗。  然后再决定以后怎么办。  可是到了现在该摊牌的时候,总统却让自己拿出那些老调子重弹——对于个人的受辱他倒还能接受,他所遗憾的是自己对这个国家和眼前的统帅——他一点也不怀疑此人将在未来主宰这个庞大的国家——所产生的新的观点不能及时的提供给决策者。

    对于英国来说,眼下的局势让他们感到更加棘手,一方面英国人不希望自己在联军中充当无关紧要的角色,这和他们在中国的历史最长的利益不相符。  但是英国人感到自己的力量不足。  去年,英国人卷入了自拿破仑战争之后最大的一场国际战争,即为了抢夺南非的金矿而进行的布尔战争。  (“布尔”,荷兰文,意思是农民。  )英国军队和非洲农民的战争进行得很不顺手,伤亡惨重。  英国现在已是无兵可调。  特别是在遭受了洋河战役的残败,继而在东灵山主力尽数被歼之后,英国皇帝爱德华七世曾说过这样的话:“帝国的荣誉遭到了践踏,我却只能怀着悲痛的心情悼念失去的光荣,如果这样的事件还不能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在远东的行为,那么我只能悲哀的预言,这样的失败还会在某个时刻毫不留情的到来。  ”

    与英国人的无可奈何相比,法国的政策就显得更为实用——继续保持在中国西南的势力范围。  然而这个幻想被林云迅速的、坚决的否定了。  他用充满鄙夷的口吻谈论起以前的中法战争,“这不是光绪九年了!难道你们还在幻想一个‘不胜而胜’吗?”

    “我不是李鸿章,你也不是巴德诺,所以,放弃那些可笑的想法吧。  ”林云对脸色苍白的法国公使说道:“这不过是一群强盗纠集在一起的又一次抢劫行为罢了。  不要忘记你们在这此可耻的行为中扮演过什么样的角色。  ”

    而对于意大利和奥地利这样的小蟊贼,林云干脆就没有接见。  他们不过是混杂在抢劫队伍中的小偷罢了。  对于大局,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而言,这一点也表现在他们派出的侵华部队的数量上。

    至于俄国,才是目前值得认真解决的大问题。

    除了已经消灭的俄国军队,盘踞在东北的那十几万大军还未曾受到过什么严重的损失。  对于这个军事上的严重威胁,林云当然将其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加以考虑。  这不是说他对于战胜俄军没有信心——从各地督抚们发来的贺电上林云已经清楚的知道自己获得了相当的支持,虽然这支持是表面上的官样文章,他们有可能在任何时候跳出来将“大逆不道”的自己砍掉脑壳,但不会是现在,更不会是自己尚有实力与之一搏的时候。

    从俄国公使的态度上,林云敏锐的感觉到了他的那份自信,这自信来自于山海关外的十几万军队。

    “看来,他们还是没被打痛啊。  ”林云在心底叹息着。

    貌似强大的八国联军不过是一帮纠合起来打家劫舍的土匪,他们的联盟已经分化瓦解了。  现在,到了各个击破的关键时候,林云当然不会害怕打下去。  所以,他措辞严厉的训斥了一番沙俄的不义之举,并指出,“这样的侵略必然会遭受可怕的失败和报复,请把这句话带给尼古拉大公。  ”

    到了日本公使求见的时候,林云派了副官很干脆的答复了他:“滚!”

    最新全本:、、、、、、、、、、

    </p>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