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腰很细的文官 - 分卷阅读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请收藏
    皇帝也是忧愁,只得道:“爱卿何时多上点心,也不会总被人捉住把柄,前些时候是诗作,现在又是文库,哪日真有谁在殿上参一本,你未必还有那么快的反应自圆其说。”

    李寻也叹气:“陛下好意臣心领了,若是这性子能改,臣一定不辞辛劳将它改了去。”

    皇帝对此无可奈何:“罢了,你以后有事得先告诉朕,否则再出现今日之事,朕连前因后果都不清楚,如何帮你。”

    乍然听到这话,李寻简直感动到不行,朗声道:“陛下圣明,臣感激不尽!”

    皇帝克制了片刻,终于还是忍不住伸手弹了弹李寻的额头,笑道:“出了事才知道朕对你好。”

    第7章

    在宫里,李寻过上了太监般的生活。

    说是太监也不准确,因为在宫里太监至少可以假公济私四处逛逛,他却只能寸步不离地跟着皇帝,以免又被人抓住什么把柄。

    皇帝对他是十分宽容的,而且好得很不寻常。李寻自度,皇帝这份好仿佛对待知己。从担着虚职的小官到现在皇帝身边的红人,李寻知道这全凭皇帝的青眼,世上文人千万而他独得这份厚待,心里不是不感激。故而在本职的事上越发用心聊作回报,于是跟在皇帝边上的时间更多了,留宿宫里的时间也更多了。

    但他实际上过得也不是很好,因为自从第一次在皇帝寝宫留宿后——虽然只是打了个小铺,他对这种事居然一回生二回熟了。不仅每天早上皇帝会叫他起床,他还天天抢皇帝的洗脸水,而皇帝居然一次都没有责怪过他,知己做到这份上可以说是非常可怕,也非常蹊跷了。可惜对方是皇帝,李寻即便心有疑虑也不敢贸然去问,只好憋在心里时不时就捯饬出来捋一捋。

    李寻跟在皇帝身边久了,也习惯了皇帝半夜里的励精图治,习惯性地伺候着,行事倒是十分妥帖。有了李寻,皇帝都很久没有再让宦官半夜进过寝宫。

    好不容易得了休息,李寻摇摇晃晃地爬上新置的小榻,咕哝几声,把薄毯一盖就睡死过去一般。

    皇帝在床上翻来覆去半晌依旧没睡着,想着外头睡着的人,大半夜的还是没忍住爬起来蹲到榻边。伸手捏了捏李寻的小细腰,还觉得手痒,又捏了捏他的脸颊肉,自顾自道:“看上去没个几两肉,脸上倒是很有手感。”片刻后又叹道:“亏你自诩聪明,怎么还看不出端倪。”

    叹了几口气,皇帝转身仍去批阅奏章。

    李寻动了动,翻了个身,一脸惊恐地睁开眼睛,然后就一晚上没睡着。

    第8章

    那天半夜发生的事着实惊吓到了李寻脆弱的心灵,接下来几天他都不怎么敢直视皇帝,幸亏他平时常有只顾记录而不说话的情况,皇帝短时间内也没发现哪里不对。

    在这几天里,李寻把从自己提拔到皇帝身边做史官开始一直到现在所经历的所有事都捋了一遍,越捋越是心惊胆战,不禁要骂自己太肆意行事。

    皇帝对他的态度显然不仅是知己,那种宽容与维护表现得如此明显,恐怕也只有他这个身在局中的人浑然不觉。

    皇帝会怎么想?会觉得他行为轻佻吗?李寻真正开始去推测皇帝心思时,才发现圣意竟如此难测,而他究竟是胆大包天到从未把皇帝放在眼里,还是皇帝对他的好太润物细无声以至于被他忽略的彻底呢?

    皇帝说的没错,枉他自诩才智过人,却从未发现他伴伺的帝王会有这样的心思。

    而此刻,皇帝坐在书案前处理奏章,李寻小心地看他,看见他眉头深锁,手指无意识地捻着页边。

    他一直有这样的习惯吗?每一天都有大批的奏章堆到他面前,他心里原来也不是那么痛快吗?

    李寻暗自想着,仿佛此刻才真正有意识地去了解这位年轻的帝王。

    他不得不承认,一年前被提拔到皇帝身边的自己依旧保留着那清高自傲目中无人的性格,即便平日被掩饰得很好,但他果然从未对谁上心,包括皇帝。

    也许是李寻打量的目光太明显,皇帝抬头看了他一眼,笑道:“你看着朕做什么?”

    李寻摇摇头,顾左右而言他:“陛下皱眉是因为有什么烦心事吗?”

    皇帝一愣,调侃道:“难得爱卿想到关心朕,难不成改了性子?”

    李寻心中一片混乱,一面想问皇帝为什么要对他那么好,一面又龟缩不前不敢开口,只好敷衍道:“是陛下表现得太明显了。”

    “朕之前表现得就不明显了么?爱卿这是在找借口吧?”

    “不……”李寻动了动唇,剩下的话又吞了回去,他的确是在找借口,他的确从未主动关注过皇帝的心情。

    李寻不是不敢承认,放在之前他必然可以承认得十分坦然,甚至可以坦然到找出无数说辞让人无力指责,他现在当然也可以,而且也可以确信皇帝绝不会责怪他,顶多笑骂一句他没良心,但如果真的说出口,是不是就太伤人了?

    李寻仿佛被人抽了所有力气,一句话也懒得说,只看着皇帝,笑了笑。

    皇帝表情渐渐变了:“发生了什么事?”那语气中的关切与担忧令李寻心中酸楚。

    “没有发生什么,臣只是在想,尚书大人之事绝非孤例,臣这样的性子总会惹来许多麻烦。陛下为何愿意信任臣呢?”

    皇帝很明显地松了一口气,答道:“朕看人的眼光自然不会错。即便日后再出现此类事件,有朕在也没有什么关系,你莫要多想。”

    李寻垂眸,低声应是。

    皇帝这才想起李寻开始问的问题,伸手招他过去,等李寻走到近前了,才指了指奏章上的一段话,道:“你之前问朕忧虑何事,正好你也是状元出身,来看看翰林院呈的这折子如何回复。”

    李寻收拢心思,半弯腰去看那折子。上面写着翰林院新收了一批民间收藏的古籍孤本,因为孤本珍贵,翰林院才特地上了折子问如何收录。

    李寻一目十行地看完折子,道:“既是孤本,还是先辨别真伪,再作目录记载。”

    皇帝道:“那就这样安排吧。”说罢执笔写下朱批,正是李寻说的内容。

    李寻侧头看皇帝,两人此时挨得极近,气息也仿佛交缠在一起,李寻心头微微一动,随即又被更多的惶恐压了下去。

    他收敛神情,撤出君臣之间的距离,行了个礼,道:“微臣一直对孤本十分向往,此次翰林院编入古籍,微臣也想尽绵薄之力,还请陛下恩准。”

    皇帝笑容顿失,阴沉着脸:“那爱卿是想擅离职守?”

    李寻平静道:“微臣不敢,只是实在按捺不住向往之心,很想亲身参与,才斗胆向陛下提出请求。”

    皇帝沉默地看着他,李寻显然不肯退让。皇帝只好叹了口气,让步了。

    “既然只是想看一看那些孤本,那朕给你三日休假,去翰林院那边帮衬一把,时间到了便回来,至于这三天,就让人先帮你顶着。”

    李寻谢恩。

    第9章

    皇帝能给三天时间让李寻很是意外,他原本只是打算提一提,如果能被派出去倒好,就怕皇帝不放。他知道再和皇帝这样朝夕相处地待下去,他内心只会越来越乱,一旦因此而暴露了什么,他的处境就会十分尴尬了。

    人已经到了翰林院外,心里却还是想着那些事,李寻不禁要嗤笑自己到了这个时候关心的居然还只是自己的处境,果然是自私自利。

    李寻一边自我唾弃一边走进去,里头的人都忙忙碌碌的,安静而有序地做着各自的事,李寻的到来并没有惊动任何人。

    掌院学士见他来了,分了一批书目到他手上,快速交代了几句就匆匆离开。李寻知道这批书籍珍贵,即便并不是很喜欢也还是很小心地摸了摸最上头一本书的封皮。

    他明白是皇帝那边早给翰林院递了消息,否则凭他的人缘到了这里好歹也会受几句冷嘲热讽。

    这样平静的对待,反倒让他感到不习惯。他不可抑制地想起了皇帝,想知道皇帝现在在干什么,是否已经开始怀疑他的请求是别有用心。

    这种感觉太煎熬了,李寻只好不停告诉自己,不能再想。

    李寻很快把心力都投入到这一批书中,好像这样才能让他稍微平静一些。但皇帝又是无处不在的,李寻可以从同僚对他的态度中看到皇帝的存在。

    翰林院文人多,相互倾轧的事也多,但这些事现在通通与李寻扯不上关系,他当然也不会主动去招惹。他只想安静地呆完这三天,再考虑接下来怎么办。

    但显然还是有不畏权势的人,周大人就是其中一位。

    李寻曾因诗作的事与他结下梁子,还以为周大人必然要报仇,即便此时不动也是因为皇帝的威慑,但现在看来周大人完全不像是那种会碍于权势而缩手缩脚的人。

    李寻于第二天和周大人狭路相逢,两人互看一眼,又都不屑于打招呼。

    李寻目不斜视走过去,意料之中听到周大人叫他。

    他转身,问道:“周大人有何贵干?”

    周大人却看也不看他一眼,头抬得老高,语速飞快:“尚书陷害你的法子虽然和我如出一辙,但与我无关。”

    李寻惊讶道:“周大人这是?”

    周大人冷哼一声:“免得你误以为此事是我指使。”

    李寻便笑了,说起来如果他不是明确知道尚书对他发难是因为说亲不成,看尚书发难的法子,他的确可能认为是周大人看不惯他所以联合别人一起打压。

    李寻于是点头:“我知道了。”

    周大人顿了顿,又补充道:“我不过看不惯你,还不屑于和那种酒囊饭袋同流合污。”

    李寻:……

    李寻被这么直白的话震惊了,虽然早知道翰林院的周大人目不容尘,但没想到这位周大人居然如此直率,一点委婉说辞都不加。

    不过也好,总比虚与委蛇来得痛快。李寻反倒由此厌恶起了自己逃避的态度。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