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女主她不想穿[综] - 分卷阅读7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请收藏
    这上山之路颇为不易,须得心志坚定,有大毅力者方可成功,你若后悔,或是中途想要退出,可在心中呼唤本座,到时自会带你出来。”

    俞青闻言也不觉失望,修仙求道,本就是逆天而行,若是真那么容易反而是奇事。

    她心中对此早有准备,当下也不慌乱,向观音菩萨行了一礼,“多谢菩萨指点,弟子明白。”

    观音菩萨见她面色坦然,毫无惧色,欣慰一笑,颔首道:“去吧。”

    俞青拜别观音大士,便往山上走去。

    原本上山前俞青还有些担心,毕竟她这点功力在凡间虽然不错,在仙家手段面前却不过是班门弄斧,若是要她去与什么妖怪决斗,只怕撑不了几招。

    事实告诉她想多了,一路上并没有什么妖怪阻路,而是一场场针对心性的幻境试炼,让她大大松了口气。

    那么多次人生,俞青什么没经历过?若是心志不坚,早就迷失在轮回中了,如今这区区幻境不过是小儿科罢了,根本撼动不了她的心境。

    端坐于宫殿首座的骊山老母,看着在幻境中恍若无事的俞青,满意一笑:“此子心性上佳,果然是美质良才,寒光,去殿前迎接你小师妹。”

    须知修道者心性极为重要,根骨反倒是其次,若无百折不挠、知难而进、不为外物所动的决心,又何谈修道?

    她原先也不过是心中有些好奇,兼之看在观音大士的面子上,才同意见一见这孩子,原本没抱什么希望,却没想到此子竟会如此出色,实在是意外之喜。

    侍立在旁的绝色女子闻言,躬身行了一礼,“是,师尊,弟子这就前去。”

    俞青爬上山巅之时,便见一座古朴大气的宫殿矗立在前,一个绝色女子正站在正门中央。

    此人一身鹅黄色曳地长裙,手挽轻纱披帛,云髻高挽,发间流苏步摇垂至颊边,端的是仙姿缥缈,风华绝代。

    看到俞青走进,女子微微一笑,“师尊已在殿内等着了,小师妹请随我来。”

    俞青一怔,小师妹是叫她?

    寒光见状,不禁失笑,却也不解释,只是笑道:“我是你师姐寒光,小师妹随我进去就知道了。”

    俞青闻言也不再多问,两人往殿内走去。

    一路上所见皆是不凡,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不过庄严华丽的宫阙俞青也不是没见过,虽然不如此处的仙家气象,但也是难得一见的人间盛景,因此这般景致反而不如方才在云端所见那般让她震撼。

    寒光见状,心中微微颔首,这位小师妹虽出身普通,心性却是不凡。

    不过片刻,便到了大殿。寒光躬身行了一礼,“师尊,小师妹到了。”

    俞青垂首站着,只听一个温和不失威严的声音道:“果然不错,是个好孩子,你在幻境中的表现我都看在眼里,今欲收你为徒,你可愿意?”

    俞青闻言,上前行了一礼,“弟子拜见师尊。”

    骊山老母闻言极为高兴,笑道:“到我跟前来。”

    俞青依言走过去,这才看清骊山老母的形貌,只见她一身紫色袍服,头戴金冠,眉目端庄慈和,并不像她想象中那么严肃。

    骊山老母问了她的名字及身世情况,俞青皆一一答了。

    骊山老母听罢,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送了一件发簪样的法器给她,便让侍女带她下去休息了。

    俞青走后,寒光便忍不住道:“师尊,如何?”

    骊山老母摇了摇头,面上也有些困惑之色,“这孩子确实是我道门中人,却不属于任何一脉,她的来历连我也推算不出来。”

    寒光闻言大惊,以为自己听错了,“连师尊也算不出来?这怎么可能……”

    骊山老母沉吟片刻,道:“我方才想推算她前世,却被天道所阻,这般情形,倒是从未见过。”

    寒光闻言,眉头微皱,“那小师妹到底是什么来历,怎会如此?”

    骊山老母闻言微微一笑,“罢了,这世间总有许多事是连神也无法明白的,天意既由此安排,自有其深意,你日后只需记着她是你的小师妹便可,其余的不必多想。”

    寒光闻言恭敬应了。

    俞青自此便在山上住了下来,开始了她的修道生涯。

    骊山老母喜好清净,山上的人也不多,座下入室弟子不过十来人,其余都是时常听她传道的记名弟子。

    俞青在山上的日子也极为自在,除了听师尊传道,其余时间都是自己修炼,打坐,练剑,闲了便乘着白鹤四处悠游。

    修行无岁月,俞青法术小成后便时常去凡间行走,救人苦难,降妖伏魔。

    期间也曾回钱塘看望过李公甫夫妻几次,见他们身体安好,一家和乐,便也放下心来,留给他们一块护身玉符后便悄然离去,从此专心修行,不再惦念红尘俗事。

    作者有话要说:  不出意外还有一更

    骊山老母,是道教供奉的一位地位崇高的神仙,西游记中观音、普贤几位位菩萨曾一起变幻身份,化作母女戏弄唐僧师徒,骊山老母便是变化成母亲的那位。

    这位神仙地位极高,只是其来历各有说法,有说是女娲化身,也有说是华胥氏所生,是女娲伏羲的姐妹,文中只是取其一种,大家不必较真。

    另外民间相传,钟无艳、樊梨花、穆桂英、白素贞都曾经师从于此人。

    第74章 白蛇传(九)

    钱塘县李家, 因为李仕林的病重, 家中一片愁云惨雾。

    东厢房, 李仕林双目紧闭躺在床上,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大夫正凝神诊脉,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大夫的眉头也越皱越紧。

    许娇容与李公甫面色焦虑的站在一旁,紧紧盯着老大夫的一举一动。

    一炷香后, 老大夫站起身来,两人急忙上前,“刘大夫,小儿的病到底严不严重?”

    刘大夫摇了摇头, 叹气道:“许是老夫学艺不精, 令公子这病症老夫闻所未闻, 他的身体不过有些气血亏虚,却也并无大碍,至于为何不能清醒, 老夫也是迷惑不解。”

    许娇容闻言, 面色一白, 身子一晃便险些摔倒, 李公甫急忙扶住她。

    许娇容勉强站起身,急切道:“刘大夫,您再想想,说不定还有办法呢?”

    刘大夫见状,心内也颇为不忍, 只是他确实没什么办法,无奈道:“不是老夫不肯帮忙,而是实在无能为力,二位还是另请高明吧。”

    说罢拱了拱手,提着药箱便出去了。

    许娇容闻言,登时万念俱灰,这些天来他们不知请了多少大夫,刘大夫已是最后的希望,连他也如此说,难道仕林真的是没救了?

    李公甫上前扶住她肩膀,忍痛道:“先别急,一会我再去打听打听,江南的不行就去京城找,我就不信没一个大夫能治好。”

    许娇容含泪摇了摇头,“都怪我,要不是我说漏了嘴,仕林也不会变成这样。”

    原来前日许娇容与李公甫说话,一时说起了女儿碧莲与仕林指腹为婚的事,烦恼这婚约该如何继续。

    夫妻俩说的时候太入神,却不妨被李仕林听了正着,惊怒之下追问自己的身世,许娇容无奈之下只得告诉了他真相。

    李仕林,不应该叫许仕林了,许仕林知道真相后惊怒交加,又淋了雨,次日起便昏迷不醒,发起高烧来。

    许娇容与李公甫吓得魂飞魄散,请大夫熬药,闹了个天翻地覆,幸而没两日这烧便退下来了,然而人却一直昏迷不醒,所有的大夫都束手无策。

    李公甫叹了口气,“别想这些了,当务之急是让仕林早点醒过来,这些大夫都没用,听说京城那边有一位神医,医术通神,都说是神仙下凡,想必有些手段,明儿我便亲自去京城打听一下,想办法把他请来。”

    许娇容闻言,蓦然站起身来,激动道,“有办法了,我怎么糊涂了,连这么重要的事都忘了。”

    李公甫见她又哭又笑,吓了一跳,“怎么了?什么办法,你慢点说。”

    许娇容却不理他,匆忙跑回房,从箱底翻出一个锦盒,打开盒子,面色顿时一松,露出些许笑意。

    原来里面是一块小巧的玉片,玉质温润细腻,极为通透。

    李公甫随后赶来,看到盒中的玉片,先是一怔,随即想起什么,眼睛一亮,狠狠拍了一下脑袋,“我怎么也忘了,这是碧莲当年留下来的玉符。

    真傻,咱们根本不必去外面寻什么大夫,找碧莲就行了!”

    …………

    骊山,观涛阁。

    俞青忽然从入定中惊醒,低头看向腰间闪着五彩光芒的玉符,眉头微微皱起。

    这玉符原本是一对,五年前她回家看望李公甫夫妻时留下了一枚给他们,这玉符不仅可以护身,还有传信之用,只是自她留下玉符,五年来并没有任何动静,今日这般,莫不是出什么事了?

    想到此处,心下微微一惊,当即闭眼掐指一算,片刻后睁开眼,轻舒了口气。

    幸而是虚惊一场,不过事情还是有些麻烦,须得回去一趟。

    俞青站起身,走了两步忽然一顿,看了眼身上的衣着,闭上眼心念一动,身上的玄青道袍便换成了一件浅碧色轻纱长袍。

    理了理衣襟,轻拂衣袖,顷刻间便消失在原地。

    俞青用的是缩地成寸之术,瞬息千里,不过片刻功夫,便出现在李家院中。

    彼时许娇容与李公甫正焦急等候,见俞青乍然出现,先是一惊,随即一喜,“碧莲,你可算回来了!”

    俞青上前扶住许娇容,微笑道:“您二老别急,仕林的事我都知道了,这就去给他诊治。”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