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女主她不想穿[综] - 分卷阅读17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请收藏
    俞青忙止住了,“老婆婆快别如此,我们并没有恶意。”

    宋洪扶着老婆婆起来,“老人家别害怕,我们家主子素来心善,不会为难你的。”

    老婆婆见她们言语可亲,这才放下心来。

    黛玉见老婆婆佝偻着腰,连站起身都颤颤巍巍,越发心酸,忙道:“外头冷的很,老人家快进来坐。”

    见马车内陈设华贵,老婆婆慌忙摇头,“老婆子身上脏,不敢脏了贵人的地儿。”

    最后还是俞青再三发话,老婆婆才抱着小孙子战战兢兢上了马车。

    俞青倒了两杯热茶给祖孙俩暖身子,“老人家您贵姓?怎么会流落到这里?”

    黛玉见那孩子盯着桌上的点心直吞口水,便抓了几块枣泥山药糕塞在他手里,又将点心碟子移了过去,“你们想吃什么就吃,不必客气。”

    小孩咬着手指小心翼翼看了眼黛玉,迅速将点心塞进嘴里,狼吞虎咽的架势险些噎到。

    黛玉忙又倒了杯茶给他,“别慌,慢点吃,别噎着了。”

    老婆婆心下极为感动,知道今天遇到了贵人,当下一五一十地作答,“老婆子婆家姓李,大伙儿都叫我李老太,这是我小孙子柱儿,我们原是长安县李家村的人。

    家里以种地为生,虽然穷了些,日子倒也过得去。

    谁知去年遭逢大旱,几个月间一滴雨都没下,秋天一点儿收成都没有。

    幸而朝廷得了信,拨了些粮食下来,家里往年也存了些陈粮,倒还能勉强糊口。

    原想着熬过这一年,第二年好歹能有些收获。

    哪知到了冬天又连下大雪,冻死了许多庄稼,房子也被雪压塌了,粮食都吃干净了,饿得受不了了,连树皮都没有,只好带着小孙子出来乞讨。”

    黛玉心下恻然,她从来不知道平民百姓过得竟是如此凄惨,回想自己成日家挑三拣四,每日鸡鸭鱼肉还嫌油腻,不觉十分羞愧,听到老婆婆说出来乞讨,不禁问道:“老婆婆您的家人呢?”

    李婆婆抹了把泪,哽咽道:“我本有一双儿女,偏女儿早年难产去了。

    媳妇在去年雪灾中被倒塌的房子砸死了,儿子的一条腿也断了,家里又没有钱,只好把几亩地卖了凑了些银子,只是也没治好。

    我们没了地,又欠了债,族里便把我们赶了出来,只能住在城外的破庙里。

    今天带着孙子出来乞讨,好容易讨到了几文钱和两个馒头,谁知还是被那伙丧尽天良的东西给抢了。”

    说到这里李婆婆已经哽咽的说不出话来了。

    俞青听罢,默然无语,黛玉的眼眶已经红了,偷偷抹了抹泪,匆匆解下腰间荷包,倒出里面装着的金银锞子,“李婆婆,这些您拿去买些吃的,再请个大夫回去好好给柱儿父亲看一看。”

    李婆婆这一辈子只见到过铜板,看到黛玉掌心一大把精美绝伦的金银锞子,只觉耀眼生花,心下怦怦直跳,哪里敢收。

    黛玉求助的目光望向一直默不作声的俞青,“姐姐……”

    俞青叹了口气,嘱咐宋洪去一旁的粥铺给李婆婆祖孙俩买了两碗熬得稀烂的白粥,他们饥饿过度,吃得太好反坏了肠胃。

    祖孙俩狼吞虎咽吃完稀饭。

    俞青将金银锞子交给宋洪,“宋叔你取五十两银子,将这些金银锞子兑换成碎银子和铜板,一并给李婆婆。

    再帮他们请个大夫,添两件冬衣,再买些粮食布匹,送李婆婆祖孙俩回去,将他们安顿好再回来。”

    宋洪答应了一声,“姑娘放心,我一会儿就去料理。”

    李婆婆喜出望外,忙磕头谢恩。

    第156章 红楼梦(十七)

    至晚间洗漱睡下, 黛玉依旧闷闷不乐, 翻来覆去总也睡不着。

    俞青叹了口气安慰道:“世事本来如此, 妹妹也不要太过于伤怀了。

    李婆婆的事不过是冰山一角, 天底下比她的命运更加凄惨的不在少数。

    贫瘠的田地,沉重的徭役赋税,身居底层的老百姓永远是最苦的。

    正所谓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黛玉怔怔望着帐顶,苦笑一声道:“以前看书上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当时不过感慨一番罢了, 今日才真正体会其中深意。

    以往成日家只知吟诗作对, 身居闺阁, 绫罗绸缎山珍海味习以为常,哪里知道人间疾苦?

    每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吃不完的鸡鸭鱼肉或扔或倒, 丝毫不觉有甚不妥, 如今想来实在是天大的罪过。

    与那些可怜的人相比, 我真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先前还总为一些小心思斤斤计较,实在是羞愧。”

    俞青闻言,心中颇为欣慰,抚了抚她的秀发, “妹妹长大了。”

    黛玉转过身,清凌凌的眼睛望向俞青,“要不是姐姐带我出来,只怕我还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原先我一直浑浑噩噩,今日才明白了些道理。

    我知道我的想法有些傻,但我还是想试着做些什么,帮帮他们。”

    俞青微微一笑,轻轻拍了拍她的手,“你想做什么只管放开手去做。”

    ……

    黛玉想了一夜,终于有了决定。

    次日回了贾府,便将众人打发出去,命紫鹃与雪雁在门外守着,拉着俞青径自往暖阁走:“姐姐,你随我来。”

    俞青闻言微微一怔,跟着黛玉来到正房和东厢房相连的三间小耳房,这里堆放着许多黛玉从南边携来的一些书籍。

    只见里面堆着无数箱笼,黛玉上前打开一个朱漆描金的箱子,取出里面的书籍,拔下发间的白珠小簪,在箱底拨弄两下,只听咔嚓一声,箱底木板应声而开,露出两个一尺见方黄花梨木首饰匣子。

    原来箱里的书籍不过是幌子,里头竟另有乾坤。

    黛玉随即打开另外几个箱笼,一共取出了十二个匣子。

    黛玉将手中的发簪插回发间,取出一个匣子打开,顿时耀眼生花,一阵珠光宝气扑面而至。

    原来匣子里密密麻麻塞满了珠宝,有大块的红宝石、绿宝石、蓝宝石、猫儿眼、玛瑙等等,皆是罕见之物。

    再看另一个,却是满满一匣子明珠,皆是龙眼大小,均匀浑圆,莹润滴转,珠光流转。

    其他几个匣子均是如此,装满了诸般奇珍异宝。

    黛玉将最后一个匣子递给俞青,“姐姐你看看。”

    俞青打开匣子一看,不禁一怔,原来里面竟是一叠厚厚的银票,面额都是五百两的,粗略估算一番,至少有五六万两银子。

    而除了这五万两银票之外另外还有一个匣子,装的是满满一匣子寸金,折成银子也有一万多两。

    看完这些,俞青不得不佩服林如海的手段,怪不得能在盐课上连任多年,果然好心思。

    原来当初林如海虽然将黛玉托付给了荣国府,但他为官多年,也多留了个心眼,房舍田庄商铺并金银器皿古董都交给了贾琏处置,但事先却将一些轻巧贵重的东西悄悄留给了黛玉。

    多数是林家百年积攒下来的古玩珍宝,孤本古籍名家字画,贾敏并林家历代祖母陪嫁的珠玉宝石头面首饰等,以及一些轻巧的古董摆设。

    只是林如海担心荣国府人多手杂,也担心黛玉守不住,明面上便将所有的书籍都装了二三十箱,有几个箱子里却另有夹层,内藏着十二匣珠宝并各色古籍珍玩字画。

    贾府中人对这些书籍字画并不上心,并不知道其中另有乾坤。

    黛玉抚了抚手中的匣子,“这些都是当初父亲悄悄地交给我的,嘱咐我不可告诉任何人,因此连紫鹃雪雁都不知道,我也一直没敢擅动。”

    俞青想到黛玉一个小姑娘在一群饿狼中小心翼翼守着这些东西,不禁有些叹息,“真是难为你了,幸而没被他们知道,不然哪里保得住。”

    荣国府富贵了百年,早就是个空架子了,外头看着轰轰烈烈,内囊却已经上来了。

    虽然得了林家二三百万的财物,但是单只建省亲别墅一项便花了个七七八八。

    贾府又向来奢靡,处处讲究排场,花钱如流水,管家的主子从中捞油水,再加上下人从中盘剥,出的多,进的少。

    如今已是快入不敷出了,不过是堪堪维持着面子罢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若是让他们知道黛玉还有这么一大笔财物,指不定会做出什么事来。

    黛玉将手中的首饰匣子合上,苦笑了一声道:“姐姐说的我何尝不知?只是府里到底养育了我一场,即便知道家产被府里挪用,我也只能装糊涂罢了。

    这些东西日后也不一定保得住,今日便都交给姐姐了。”

    俞青闻言挑了挑眉,她轮回数世,不知见识了多少奇珍异宝,自然不可能被这些金银珠宝迷花了眼,只是不知道黛玉的用意,“妹妹这是要做什么?”

    黛玉轻叹了口气,道:“我想这些东西我留着无用,外头那么多可怜人,拿去买些粮食衣裳,多少能救些人,也可为九泉之下的先父先母积些阴德。”

    她先前只知伤春悲秋,不通世事,如今方知人间疾苦,她也明白即使自己倾家荡产,也不过是杯水之薪,但是仍旧想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俞青这才明白了黛玉的打算,摇了摇头道:“赈灾济贫之事你不必操心,我已经吩咐宋叔去料理了。这些东西都是姑父留给你的,你自个儿好生收着罢。”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