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暴君靠打脸追我(穿书) - 分卷阅读26
“多谢永乐公主肯邀请,只有梅苑的红梅才配得上一句‘梅花香自苦寒来’!”
很快有人接着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诗是好诗,如今有幸见到,当真多亏了永乐公主。”
或许听到有人提起夸梅的诗词,有人顺水推舟建议,“实在好雅兴,不知永乐公主可愿允更改以往吟名家诗的惯例,换一种方式来欢庆寒梅怒放?”
“对啊对啊,微臣觉得此举尚好。”
“永乐公主,您觉得呢?”
吃瓜群众的许意棠刚塞了一口软心酥,差点被这群无脑粉发言呛到,“……”
此举此举,此举是什么人还没说呢,至于这么着急在楚倾颜跟前博好感吗?
永乐公主不着痕迹目视一旁一语不发的两位贵客,无声征求他们的意见。
赏梅宴是私宴不错,不过母后交代太子皇兄不在临安,她便是代表大楚皇室歪在交涉的不二人选。
照父皇的意思,特意请来大唐这两尊大佛,不过是作为东道主的待客之道。
永乐公主自小知书达理,她想圆满完成这项结交大唐使臣的重任,因而下意识她考虑了两人的意见。
傅云泽倒还好,只含笑表示一切遵照她的意见。
至于传言里大唐那位权势滔天的傅晚韫,别说给她眼神回应,就那眼皮子都是全程耷拉,一副懒懒没睡醒的样子。
永乐公主:“……”
压下被忽视的不快,她颔首善解人意道,“诸位莫不是想自己当场作诗?”
“公主英明,”最先提到这个建议的少年很快起身朗声道,“微臣觉得临场莫不是各家优秀子弟,作诗赞梅更是云巅书院三岁小儿都会的事情,故而提出还望公主恩准。”
这理所当然的秀儿语气,许意棠只想呵呵:“……”
把你能耐坏了。
她记得很清楚,原著说这些京城纨绔大都草包文盲,能背几句名诗就和祖坟冒青烟一样艰难。
说句不好听的,原著里说当场“作诗”,诗的内容都是把名诗原版直接搬运。
也就是说,作者并没有原创诗句,等同于角色也没作诗。
一群盗版还有好意思大言不惭抛下原创“吟诗品茶”的豪言壮志,看来是真没听过“打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老阴谋论家的许意棠除了腹诽上述,还在大胆猜测这些人嚷嚷当场作诗的真正图谋。
怕不是给她挖了坑等她跳进去吧?
毕竟古早虐文,免不了嫡庶尊卑各种争执不快,大部分想巴结楚倾颜,只要不是傻子,就会想尽一切法子来羞辱她。
谁人不知同为嫡公主的楚端静,看似琴棋书画都接触了,可惜没一样学到精髓。
别说作诗,就连分析能不能看懂名诗都不好说。
原著赏梅宴这里的具体对话她不大记得,但是并不妨碍她根据多年看书经验,准确预测接下来会发生的情景。
无非就是想个法子把矛头指向她,再拿“助兴不必严肃对待”“尽力而为,不试试怎知自己不会”之类的鬼话刺激她。
等诗作出来,再有楚倾颜的一批忠实粉丝无情嘲笑,最后善良高贵的永乐公主替她解围,应小粉丝的支持自己也写一首。
才女和文盲的诗放在一起,谁是凤凰谁是山鸡一眼可见。
可惜楚端静的内芯已经换了,也可惜作为内芯的许意棠不是文盲。
“那便允了,”永乐公主捻怕轻轻颔首,随即看向席间跃跃欲试的众人,“那便劳烦诸位亲自赋诗一首。”
话落,意料当中又是一堆天花乱坠的夸赞。
“两位殿下也要加入么?”其实平心来说,永乐公主的确尽职尽责,给足了两位外客的面子。
奈何傅晚韫是个随心所欲的主,不把大唐一众朝臣都帝的和颜悦色放在眼里。
像永乐公主的刻意讨好,根本就入不了他的眼。
“永乐公主决定便是,孤与皇叔看一看即可。”倒是傅云泽淡淡一笑,颔首不让永乐公主尴尬。
“多谢,”楚倾颜也回以一记浅笑,“如何开始?”
话是朝那位提议者问的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