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三支一扶 - 分卷阅读10
,把筐倒干净之后,纪得安给每个参与干活的人,包括剥栗子刺壳的人都发了一斤去了刺壳的板栗。
还见到了之前的那个叫阿木的少年,也在纪家门口帮忙给板栗去壳。
嘱咐大家回到家之后给板栗切个口子再煮,好剥又熟的快,纪得安拍了拍身上粘的碎屑,就要进屋。
少年领完板栗,跑到纪得安面前:“里正,赵大夫说不收我医药费,让我帮他采草药抵账,不过,我还要谢谢您,谢谢您愿意借钱帮我和我娘垫付赋税。”少年站直身子,抬头直视纪得安,眼里是浓浓的感激。
纪得安听到少年的话才想起来自己还没给赵老爷子送诊费,不过,用采药抵诊费,看来这个阿木之前学过辨认药材啊。
纪得安在心里留了个印象,挥手让他回家照顾娘亲,感谢什么的,纪得安今天上午收到不少,不觉得自己真的帮了什么大忙,村民自己互相借借说不定也能凑齐,自己只是给他们省去了一些麻烦。
再说了,那些钱不是白给,都是立了借据的,将来村民们有了钱,还是要还的。
不是纪得安舍不得直接把钱送给村民,而是他懂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带着村民们富裕起来,比直接发钱给村民让他们富裕起来更好。
扶贫,要先扶志!
吃过午饭,纪得安还没休息多久,就带着匆匆赶过来的村民们继续背着筐上山,来的晚的,交代纪母让她告诉他们自行上山。
纪得安带着村民们又开始投入了板栗大业。
……
忙了两天,纪得安带着村民们足足背下山了可以垒一座小山的刺球。
明天就要交税了,纪得安把剥好的板栗称了重,已经有四千多斤了,纪家村共一百多户人,本地人大多是几世同堂的大家庭,加起来足有一千多人。
纪得安按照人头数,每个人分到四斤板栗。
看着单个人不多,但是一大家子十几口甚至二十几口人,加起来分的量还是不小的。
村民们拿着板栗袋子或者板栗筐的手沉甸甸的,但是笑的眼睛都要眯起来了。两天时间,整了能吃好几天的口粮,能不开心吗?
“大家回去之后,如果想把板栗保存起来,记得晒干,放到通风的地方。”纪得安把装板栗的麻袋递给村民。
“放心吧里正,我们土里刨食了半辈子,咋会不知道粮食要晒干了才能放的住?”排着队等着分板栗的汉子粗着嗓门笑道。
纪得安恍然,这可不是他那个能把东西放坏都吃不完的时代,村民们把粮食看的金贵着呢,定会好好保存。
“这东西放的时间长了,可能就不好吃了,大家记得,最好三四个月就吃完。”纪得安不放心的叮嘱,现代还有老年人放着好东西舍不得吃,生生放坏呢。
“知道啦”原来三四个月就不好吃了,那要在变得不好吃之前把它吃完,不能浪费。
不过“里正,就这些板栗,吃不了多久就吃完了,你放心,不会放到坏的”村民起哄。
“山上还有呢,明天等衙门来人收完税,我们接着上山摘,肯定还有呢”纪得安保证,山上的板栗现在也就摘了一小半不到,连板栗林的中间都没走到。
不过,越往里走越靠近深山,不到迫不得已,纪得安不想带着村民们往深山走,万一遇到猛兽,村民们出现伤亡就得不偿失了。
第6章 交税,新思路
今天是约定好收税的日子,纪得安早早就准备好了银子,纪家村一千多口人,纪得安摆在桌子上查点清楚的就有两百多两银子。其中,他自己帮村民垫付的有五十多两。
一大早,村民们就到纪家门前集合了,就想着早点看着里正交完税好上山接着摘板栗,早点摘完,他们就可以早点分到手里。奈何从清晨等到日上三竿,都没等到衙役。
眼看再不上山,今天上午就干不了多少活了,总不能干等着,等到中午直接回家吃饭不成?
村民们焦躁起来,纪得安也觉得浪费时间。
“大家上山去吧,我在这等衙门来人,大家按我之前的安排继续分工协作,不然再等下去,今天上午就什么也不用干了。”
纪得安安排村民接着上山,自己搬了把椅子坐到准备剥栗子壳的老人们中间。
一直到晌午时分,山上的人搬完一波板栗下山吃饭,之前来过纪家村的向勇才带着手下的衙役们姗姗来迟。
“纪里正?您这是在干啥呢?”走在前面的瘦高衙役看着坐在地上,因为用力掰手中的东西而显得面目狰狞的纪得安,颇为不解。堂堂一村之长,还是个饱读诗书的文人,居然在这么多人面前席地而坐,用读书人的话说:谈何体统?
纪得安松开手中的板栗壳,放松了因为用力而蹬着地使劲的大腿,抬头看向来人。
“你们总算来了!”说完用手撑着地,站起身子,随意拍了拍下半身沾到的黄土,伸手:“走,税银在院子里呢,我们村村民的税银都在,我清点过了,你们核对一下”大步流星的带头走进了院子里。
向勇几人看着纪得安臀部没拍干净的黄土,好不容易憋住了笑意,听到纪得安的话,快步跟上。
“你们打算全都用银子来抵粮食?虽说小麦的市价是两文钱,可你们也知道,你们自己卖一百斤小麦,可卖不到两百文”向勇发现院子里没有堆成一堆的粮食,开口提醒。
“谢过向兄好意,我知道是这样,可我们纪家村真的没有余粮,要是真的交粮食,只能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