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秘事 - 第七十章 寻医太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请收藏
    秦岭秘事 作者:秦岭少侠
    第七十章 寻医太白
    第七十章
    在神奇的秦岭地区,历来就是人才辈出、藏龙卧虎之地。武当派掌门张三丰被天元圣教的公主舞天鹅用天元铁刺刺中,纵然张三丰精通道家医理,也不能分辨是为何毒所伤,怎样能治愈。天台观高德真人使出浑身解数,也只是为张三丰控制住了病情,并不能使张三丰康复。在“武林神通”张断桥的建议下,他们决定前往太白山寻找闻名江湖的“鬼手神医”武天佑为张三丰解毒疗伤。
    几乎也就在张三丰们动身前往太白山的同时,有一伙人赶在他们的前面也向太白地界赶去。这伙人抬着两顶轿子,轿子内被遮掩密实,坐着的不知道是男是女?他们着急赶往太白山究竟所为何事?
    经沿路询问乡民,得知太白医草院坐落在奉元路郿县太白乡南塬村的山脚下。张三丰坐在一辆马车上,在杨轨山、邱元清、孙碧云、卢秋云等七名徒弟的护送下,在“武林神通”张断桥、金刀门掌门朱振邦、天竺山建云方丈等的陪同下,一路急速向太白医草院赶去。
    张三丰看着沿途的景色,赞叹道“早就听说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也是元帝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这里沿途的景色果然与众不同,人们常传说这里物产丰富,经济繁荣。”
    建云方丈说“太白山还是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分水岭,具低山、中山、高山等地貌类型。一日四季,特点各异,特别是冰川活动所雕琢的各种地貌形态保留完整。奇绝优胜,历来为文人所赞颂。”
    张三丰道“太白山在《尚书禹贡》中谓之““惇物山”,《说文解字》云“惇者,物之丰厚也。”可见古人早对其得天独厚的物产便有发现,以“惇物”名山,也可见当时经济发展与此山关系密切。东汉班固所著《汉书》对太白山也早有详细描写,《汉书地理志》谓之“太乙山”。据传说为太乙真人修炼之地。五代杜光诞撰《录异记》对这里也有许多故事传说记录,《录异记》载“金星之精,坠于终南圭峰之西。其精化白石若美玉,时有紫气复之,故名。”大抵是取太白金星之意称为“太白山”的。”
    建云方丈说“《尚书禹贡》是历史上的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写成。因而就以《禹贡》名篇。《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这些祖宗的书对秦岭地区和太白山的介绍自然不会假。但“太白山”之名最早见于《魏书》。《魏书》是北齐魏收撰写。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内容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3卷,实共130卷。《魏书地理志》中对太白山有较详细的描写,隋、唐后就把“太白山”之名直沿用至今。”
    张三丰说“建云方丈果然熟知历史,文脉深厚。北朝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约公元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其中《水经注》载太白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皓然。”过去,人们以太白山气势岿然,风雨无时,仅在六月盛暑时,始通行人,俗呼“开山”。六月以外,雾雪塞路,人迹罕至,俗称“封山”。以至《水经注》有“山下行军,不得鼓角,鼓角,则疾风雨至”的近乎神话之说。现代人已不受什么“开山”、“封山”限制,即可随时登山。“不得鼓角”、“疾风雨至”的说法,仅只能说明山上气候变化无常而已。”
    “武林神通”张断桥哈哈大笑说“你们二位说得很是精彩,但太白山最有名的奇景则是“太白积雪六月天”。“太白积雪六月天”是关中八景之一。唐代诗人杜甫有“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之诗句。唐柳宗元的《太白山祠记》文首就写到“雍州西南界于梁,其山日太白,其地恒寒,冰雪之积未尚已也。”宋代苏轼在《太白山祷雨记》中就有春季发生大旱,天气干热,麦苗枯萎,而山上却依然是“岩崖已奇绝,冰雪戛琱锼”的描述。本朝朱铎《太白山》一诗中有“雪花点翠屏,秋风吹不起”之句,极言降雪、积雪之早。本朝《一统志》中载“山(太白山)极高,上恒积雪,望之皓然”。这些记述可见太白盛夏积雪之奇丽景色,确实来历已久,蔚为奇观,巍巍高峰,终年积雪,银光四射,百里可见,故“太白积雪六月天”之奇观胜景由此名扬天下,为天下人所向往。借此机会,我们何不登太白以览胜,何不登太白睹真颜。”
    张三丰也哈哈大笑道“张前辈果然神通广大,对这里也是了如指掌啊!既然我们来到太白山,自然是要拜访这里名人名迹,瞻仰前辈们足迹所至的神奇地方的。”
    建云方丈也笑着说“我也正有此意。等张真人病体稍愈后,我们一起登太白山,寻访仙迹所在,好好修炼真性。”
    经过艰难跋涉,不一日,大家终于找到了坐落在太白山脚下的太白医草院。只见前来就诊的患者从医馆内排队一直排到院外百米外的小道边,足有一二百人之多。其中许多前来看病的百姓衣着破烂。面色黑黄。还有许多啼哭的孩童夹杂在队伍中间,在太阳的暴晒下,显得非常可怜。
    张三丰在徒弟们的搀扶下也自觉的排在候诊的队伍中间。那些衣着破烂的百姓们看到这一大群衣着华丽的道人、和尚和武林人装扮的人也前来求医。都有些自豪和好奇。自豪的是在这穷乡僻壤,偏僻荒凉之地,家乡出了这么有名的大夫,吸引遥远的地方各色人等前来光临。好奇的是这些拿着刀剑兵器的和尚、道士们自称万事可料,神圣异常,居然也生病,还来找王德成大夫看病。真是不可思议啊!
    一些胆大的乡民们试着和张三丰们攀谈,“道人们来自哪里?因何病求医?”有人问道。张三丰和气的回答道“我们来自武当山,据此有千里之遥。我们患疑难杂症。特来求医。”
    乡民们窃窃私语道“人言道士都是半个神仙,他们不是也懂医术吗?看来,王大夫果然是名不虚传,是天下名医啊。”
    张三丰听到这些议论后。微微笑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是谁胜过谁的问题,是各人有专攻,我们不会的自然会来求教比我们精通的人,这是一种不断求进步,学习的态度,与我们道家的求真知、思因果是锲合的。”
    看到队伍中许多婴儿和儿童饥渴的不断哭泣,张三丰亲自拿出随身携带的开水和大饼分给他们,孩子们看到食物后。不再哭泣了,大人们也一再感谢。
    队伍在慢慢前移。张三丰不久就可以就诊了,但当他看到有几名家长带着发烧的孩子急匆匆前来求医时,他把自己的位置又让给了他们。
    天黑了,太白医草院除了危急病人,就不再诊治了。那些没有看上病的乡民纷纷回家或在附近的客栈就宿,准备明天一大早又来排队。
    徒弟们劝说张三丰按照危急病人报诊,张三丰清楚王德成大夫,也就是“鬼手神医”武天佑大夫忙碌了一天,也需要休息。就说道“大夫也是人,他们也不是铁打的。让大夫好好休息,我们明早再来。”
    在附近的一处道观内,张三丰们找好了借宿的地方,早早吃过饭休息,准备明天一大早再到医馆去排队。
    第二天,当张三丰醒来时天已大亮,他急忙漱洗停当带领徒弟们前来医馆排队。谁知令他们大吃一惊,他们来晚了,他们又排在了长长的队伍后面。
    张三丰埋怨徒弟们不早点叫醒他。其实徒弟们也有苦衷,他们心里惦记着师父的病情,天不亮都起床了,但看到师父由于疲劳和病痛好不容易才睡熟了,就不忍心叫醒他,就一直坐在师父床边等待,直到师父自己醒来。
    又是一天的等待,张三丰一边忍着疼痛,一边还是把自己的位置让给那些危重的患者。天又黑了,太白医草院又结束了一天的治病工作,开始休息了。
    有人要说,张三丰这么多人,何不多排几个位置?
    这是张三丰完全不能接受的。有徒弟曾经建议,但张三丰说“来看病的都是患者,他们都迫切需要医治。我们不能耽搁他们的医治。我一个人看病,就排一个位置,千万不要影响其他患者的就诊。”
    张三丰们这两天的举动,早已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这个人就是太白医草院的少大夫武春娘,武天佑的宝贝女儿。
    就在张三丰一行准备离开这里,回到昨晚投宿的道观时,武春娘告诉爹爹武天佑,他们一起出来招呼张三丰一行。武天佑说“道友们勿走,听说你们已来两天了,还给许多患者让过位置。请你们进诊室,我加班为你们诊治。”
    张三丰看到武天佑气宇轩昂,果然具有秦岭名医的风采。武天佑旁边这位穿着白衣的姑娘却是五官秀美,皮肤白皙,标致异常。张三丰感谢道“感谢王大夫的盛情,但你们也劳累了一天了,还是好好休息为要。明天还有许多患者等着你们呢。我们不能搞特殊,我还是明天一大早来排队,我们走了。谢谢了。”建云方丈劝说道“既然王大夫美意,张真人何不入乡随俗,治病要紧。”张三丰道“善容纳物。多想别人,少为自己,这是我们道家修行的根本。我岂能不顾大夫之辛劳乎。”随拱手告辞,和众徒弟离开。
    不多时,武天佑旁边那位身穿白衣的姑娘追上来,送给张三丰一行几张大锅盔。张三丰看着雪白冒着热气的大锅盔感谢说“不知姑娘尊姓?谢谢对我们的帮助。”武春娘大方的说“我叫春娘,是王大夫的女儿。看到你们如此高尚的行为。我很感动,不用谢。你们明日早些来吧。看你行动艰难,面色发黑。定是伤的不轻,不要耽搁了治疗的黄金时间。”张三丰心中暗暗吃惊想此女果然精明,我镇定如此,她还能看出我是受伤。就在张三丰吃惊时。武春娘已告辞离去。
    “武林神通”张断桥一路抱怨说“张真人愿意做君子。但我们都还有事在身,那能在这里如此耽搁时间?况且你为何不让我们说出那大夫的真实身份,我本想叫他的真名武天佑的?”
    张三丰道“想来你再忙,也不差一两天的。感谢你陪我,日后我也多陪你。至于不能叫大夫真名,想他隐姓埋名在这大山深处,穷乡僻壤,定是有许多苦处的。我们应该知道王德成大夫的不易啊。”
    张断桥听到张三丰答应日后会陪自己的,马上高兴的说“我最怕病了没人管。有你闻名天下的张掌门陪我。老夫也就知足了。你说的也对,我们不能揭别人的伤疤,不能利用自己的消息灵通,胡乱打听别人的。不能扰乱他人平静的生活。就当我们是匆匆过客,对这里什么都不知道吧。”
    听了张断桥富有哲理的说辞,大家哈哈大笑,都感到修炼又增加了一点点的功力。
    第三天早上,大家不敢再马虎,张三丰也天不亮就起床了,一行人冒着晨曦,快速向医馆赶去。到了医馆,他们来的不算太早,前面已经有几名乡民在排队了。张三丰自觉地排在这几位乡民的身后,感叹的对几名徒弟说“心里装着事,就不会误事。我们比不上这些老乡,虽然我们今早也尽力了,但还是落在了他们的身后。可见做事更要勤勉。”几位乡民听到张三丰这样说,大家不好意思地说“道长言重了,我们习惯了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行事,这是我们多年的习惯啊,没有什么可学习的。”
    张三丰终于能就诊了。武天佑大夫认真地了解了他的病情后,诊断说“幸亏你内力深后,延缓了毒气的扩散,你前面的治疗也起了作用,但不能解决根本。若在拖延几日,恐难救治。”就为张三丰开了十二味中草药,要求每日三次饭前煎服。又开了擦拭伤口的药水,要求每日早晚各擦拭一次。
    张三丰原以为治疗会很复杂,没想到极短时间内就诊治完毕,所开药方和外用药也很普通,就疑惑地问“王大夫治疗完了吗?就是这些吗?”武天佑看出张三丰有些疑惑,一边给下一位患者号脉,一边说“病是大病,但并不是任何大病都需要大治的。只要能祛根扶本,就是几味药也能治愈的。这药方中有太白山独有的独叶草,效果自不是一般药方可以比拟的。”
    张三丰满意地告别。这些药材总共只花了十七文钱,令所有人感叹。建云方丈说“王德成大夫果然医德高尚,不求利益啊。”
    在回借宿的道观的路上,有乡民招呼他们说“太白山,离天三尺三,终年白雪皑皑似银冠,奇人奇事遍山川。道长们何不去朝拜一番?”
    张三丰随决定上山朝拜,一睹太白真容。大家劝说道“等你喝过七天药后,再登山也不迟。”
    吃过三天药,张三丰感觉到全身轻松,好像病症全消失了一样。就更加佩服武天佑大夫医术的高明,就更加迫切想前往太白山高处览胜。
    第四日一大早,天刚微曦,张三丰就要爬山去。众人劝说不住,只好全体出动向太白深山进发。从太白乡南塬村出发,登山沿小径入羊皮沟,只见景色开始变得奇绝,空气也格外清醒,还有些微微的寒意。
    太白山气侯迥然不同,随着海拔高度递增,气候类型按一定规律呈连续的带状分布。气候立体差异,使植物、动物分布也形成相应的垂直带谱。山上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林木茂盛,中草药遍地皆是,尤其世界上仅存的孑遗植物——独叶草在太白山独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了充足食物,雉类之血雉、红腹角雉及兽类之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禽异兽于太白山繁衍生息。
    太白山是历朝历代的旅游目的地和著名道教文化圣地,位列道教第十一洞天,玄德洞天。唐、宋以来,许多文人登临挥毫,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因此,每逢夏秋之时,登山览胜者与朝山香客络绎不绝。
    太白山名由来已久,大范围地理定义的太白山,包括太白山主峰、鳌山以及联接二者的西跑马梁等。太白山主峰与鳌山东西对峙,又有东西太白山之称。
    张三丰一行走过“鸡上架”,来到平安寺,只见平安寺非常雄伟,有三间大殿,铁像9尊,铁匾牌一副。此处“云海”壮观,立有一“平安云海”石碑,字体豪放,但并无落款,不知是哪朝哪代何人所书。
    建云方丈说“平安云海为太白山奇景之一,可惜我们今天来的时间不巧,雨过天晴才能以观云海蜃景。”
    由于今天是阴天,只见山下白雾濛濛一片,纵有少许云彩,也没有多少迷人之处。
    大家再行二十多里至明星寺,有石窟庙一洞、铁像三尊、铁钟一口、罄一口。再行又到放羊寺,这里海拔更高,气候开始寒冷。由于是初冬,大家穿着都不多,开始感到寒冷了。放羊寺庙门旁蹲有一对石羊,很是可爱。
    继续行走,来到文公庙,看到石砌洞庙二座、铁像二尊、木雕像十八尊、铁碑三通。张三丰等拜过各位神仙,从文公庙上行二十余里至大太白海(冰蚀湖)。大太白海湖面圆形,有十余亩大,水清澈可鉴毫发,湖岸有鸟名白顶溪鸲,俗称“净水童子”。湖东岸有庙八间、道房五间、铁像三十六尊、铁香炉五座、钟一口、云板(云朵状之扁钟)二通。有不少道士和和尚在此居住走动。
    此时,天已黄昏,张三丰和徒弟们走进这里的太白道观,和这里的道长、道童们打招呼,决定今晚先借宿在这里,明早继续登山。天竺山建云方丈和“武林神通”张断桥、金刀门掌门朱振邦等走进湖东岸的太白禅寺,投宿在这里,决定明早和张三丰一行会合继续登山观景。未完待续。
    --
    第七十章 寻医太白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