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日映血 - 第五章筑垒鏖战第一百二十五节 整肃内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请收藏
    第五章筑垒鏖战第一百二十五节 整肃内部

    这次红八军的反水事件,使全军近九千全部被俘或投降,加上原来牺牲的人,从南路突围的一万多人全军覆没。  资阳保卫战是红军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红三集团军损失了十之六、七,该集团军已经失去了战斗力。  谁也没有料到惨烈的资阳保卫战竟是以这种形式结束的,此事件对敌我双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康熙欣喜之余,又有了许多新的想法,虽说丁勉红军妖言祸众,时时以百姓救星自居,其军队里还建立了所谓的政工指导制度,其组织形式也不同一般。  从前时川陕和云南的战事中可看出,红匪作战士气极高,其组织结构严密有序,看似很难有可乘之机。  但是,朝廷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挑动大量红匪接受了朝廷招安,实在让人喜出望外。  由此看来他丁勉也不是神仙,他的队伍也不是铁板一块,对其余红匪的招降策略还要加快才是。

    除了加强对红匪的招安行动,朝廷也开始积极准备下一段的行动。  清点前期作战的情况,缴获得新式火枪上万条,火炮也有五十多门,各种弹药达五个基数。  在此基础上新的火器营已经建立了起来,同时由王屏藩军中的派出了不少人员来培训清军使用火枪、火炮和其他新式兵器的方法。  加上王屏藩部的新式武器,满清军队的火器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为了进攻成都,又特地调集了大量的粮草和攻城兵器。

    但是清军也遇到一些问题,一则由于前时在全国征兵过多。  各地兵员供应不济。  同时在福建方面也传来消息,郑军以退回台湾,但在福建出现了不少同属丁党地红匪,他们战术灵活,也有不少火器,极是难缠。  眼下康亲王杰书正率大军向匪巢诏安进攻,只是原预想在两个月内结束福建战事的打算不可能实现了。  四川再想得到大量援兵已是不能。

    红八军的投降对丁勉的心理打击是沉重的。  连续几天他都沉默着,他在仔细回想着近年来的工作。  这时他才真正感到要做一个指挥员不容易,要成为一方的领袖更是不易,他不仅要有对全局敏锐地洞察力,更要有处理各种复杂局面的决断和魄力,这些都是自己所欠缺地。  要成为一个领袖,必须在自己周围形成一个坚强的集体,眼下重要的不是有人、有枪。  而是如何使自己的属下能坚定的团结在你的周围,使他们觉得你是值得信任和尊敬的领袖。  而作为领袖更要用心去驾御全局,要细致掌握各种动态,对出现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这次王屏藩和江义出现的问题事前不是没有想到,只是由于接连的战事,自己只顾应对各种战争相关的事情,对红军内部的教育和转化工作关注的不够。  更主要的是丁勉觉得红军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些胜利对那些周吴将领或是朝廷降将应该有说服和教育作用。  再说让王屏藩在重庆布防也是想利用他与满清地矛盾。  现在看来这些想法是太天真了。

    这时的丁勉也体会到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自己的知识是建立在后世一个高中生的基础上,文化的功底不足,更谈不上对这时社会有深刻地认识,对这个时代社会的深层次关系把握的不准。  检讨一下自己的工作,这几年只是在发展根据地。  发展经济和组织军队上下的工夫多一些,而学习和认识社会就少了许多,封建社会的基本组织构成研究的不够,在建军上多是想的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对封建军队的收编快了一些,而如何彻底地改造和控制这些军队地方法想的少了。  看来自己地这一节社会课要好好补一补了。

    细细的对照毛主席的建军理论,自己组建起来的红军怎会接二连三的出现投敌的事情呢?这个问题确实让人疑惑。  想当年毛主席领导下的红军能无往而不胜,红军广大指战员能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那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定的跟着一直党走下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一起已经经过许多艰苦岁月的考验,他们已经经历了许多的胜利和失败。  在早期跟随毛主席闹**的人中也有许多人叛变。  也有许多军人反水。  但他们经过多次肃反运动的洗礼,经过许多次惨烈的战斗。  大浪淘沙,许多不坚定和投机的人都被清理了,队伍的思想和觉悟逐渐统一在党的指导下,因此才有后来红军战士们誓死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的红军是建立在以广大劳苦大众为根基的基础上,他们大多数人是穷人出身,他们渴望翻身解放,他们愿意为普天下的百姓而抛头颅、撒热血,他们中的优秀分子经过艰苦战斗的磨练才成为红军的各级指挥员。  可是眼下在自己的红军队伍里,组织成分复杂,有近一半的队伍是收编周吴或是满清朝廷的人马,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军官都是是军阀,有些本身就是官僚贵族的一员,从根本上说他们都是封建社会的卫士,他们内心里归根结底是不愿意看到穷人当家作主的。  打胜仗的时候他们心底的怨气还会隐忍一番,可是一打败仗,或是遇到危险的局面,他们就很可能倒向敌人。  这次王屏藩和江义的叛变,表面上看是“吴盟”组织在起着作用,实质上是代表统治阶层的封建势力与百姓党所代表的穷苦百姓之间的斗争在红军中的体现。可是这种状况在红军的其他部队里面也有,该如何处理这些心怀贰心的异己分子呢?大战还在继续,可部队不稳定的情绪还存在,甚至有些人可能暗中已经开始活动了。  丁勉又细细研读了自己原来回忆起的毛主席领导**地历史,红军在建立初期。  内部也是充满了矛盾,也有分裂,也有激烈的斗争。  可遵义会议以后,大家终于统一在***的领导之下了,可这是经过了巨大的挫折,经过了多次严厉的清党以后才得来的。  难道我这里的红军也要来个两万五千里长征?难道还要遭受更大地损失?难道要清党?百姓党的组成是为了建立核心组织,可当这种核心组织中出现问题时。  队伍地稳定性必然要打折扣。  整顿清党倒是一种清理内部异己分子的方法,可它也有很多不利之处。  一是清党可能使部队处于动荡之中;二则清党可能产生内部的矛盾,可能会冤枉好人。  在丁勉内心中,受到后世教育的影响,清党名声很不好。

    丁勉犹豫了几天,后来他与几位政治局常委开会商议,在会上袁宗弟主张坚决的进行清党整顿。  方以智和陈一炳则主张进行有针对性的清党行动,要尽量保持部队的稳定。  袁宗弟特别以闯王起事为例说:“当年起之初。  也是轰轰烈烈,十数万人分成三十六营,各自为战,初时胜势还都可相安。  可一遇到朝廷大军围剿,一旦有接受招安者,各路竟连三赶四,接连投敌,投靠朝廷地就有十之六、七。  后来闯王也是收编了不少。  可他们还是恶习不改,屡屡违反军规,动辄以拉队伍另立门户相挟。  闯王几经周折,最后定下决心将那贰心之人铲除,虽说队伍一时有些波动,可自此众人更是聚拢在闯王旗下。  一心无贰,自此那队伍竟是日渐壮大,大业眼见成了。  再说大顺后期,亦是纵横合并,各方联络。  可是究竟不成一体,内乱不已,接连战败导致反叛之风肆虐。  最后还是仗着严厉肃清内患,方得以坚持日久。  比较今日红军之势,可说较前强之百倍,大力整肃内部。  只能使我军更为团结。  众心归一。  乃是成大业之根本。  ”

    袁宗弟的一番话,让丁勉对统一战线和个人权威之间的关系更为明晰了。  要成立反清同盟,必须坚持以百姓党为领导。  俗话说:慈不掌兵。  前时对王屏藩们过于迁就了,明知道他们那里可能会问题,就是没有采取果断措施。  想起当年毛主席的延安整风,想起当年红军时期的清理“ab”团事件,虽然错杀了一些人,可它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红军的根基,**者与反**者就是水火不相容的,你死我活的界限就是要清楚地划分出来。  在如今的封建社会中,要建立领袖的权威,强权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次整肃运动举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陈一炳再次对冒然袭击昆明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这次行动因小失大,它直接导致了周吴倒向了满清,使全国反清统一战线遭到了破坏,而这次王屏藩和江义叛变只是这件事情遗留的后患之一罢了。  因此陈一炳提议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昆明事件地影响,恢复各方对百姓党的信任和支持。

    但袁宗弟却不同意他的看法,他认为昆明事件做的对,就吴三桂的本质而言,他与清廷可能会更亲近一些。  就是红军没有偷袭昆明,若我军以强力态势出现在西北,康熙同样会招安吴三桂,而吴三桂也同样会接受朝廷的招安。  若此依吴三桂的实力而言,我军将很难应对他两方的夹击。  对此,丁勉等几个人并没有表态,只是各自在心里权衡利弊,后来还是丁勉提出将此事延后讨论。  接着几个人主要商讨了对军队内部的整顿提出了意见,会后中央发出了三个政策性文件《关于清查红军内部帮派活动的指示》、《红军政治指导员工作条例》、《对临阵脱逃、变节人员地惩处条例》,这几个文件提到了要对红军中原来地各种帮会成员进行严格的清查,对其中首要之人或屡教不改者予以重惩;对红军中出现地不良现象,任何战士、军官都有责任予以制止或报告上级;各级政治指导员对本部队政治工作负责;对变节投敌、临阵退却者,各级指战员可随时予以就地正法。

    文件下发到部队以后,各部队立即对原来参与帮会组织的人员进行了仔细的审查。  开始时还是以比较温和的形式进行地,可是随着运动逐步的深入。  一些与已经投降的原吴盟成员有联系的人被挖了出来,对这些人若有投敌倾向者立即被正法,若无实际行动者也被送往劳改厂劳动。  这以后运动有些走样了,对所谓的“吴盟”、“北会”成员一律隔离审查,有些部队里出现了刑讯逼供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密告、诬告等现象。  大批原来吴系或从绿营军投降来的军官被捕杀、被撤职、被劳教。  这种严厉地清查在各级指挥员心中都留下了巨大的影响,许多人都是半夜里被军事监察局请走了。  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为此监察部部长李树伟被人们称为是“李阎王”,都说他是李闯再世。  来与亲近吴三桂或是朝廷地人寻仇了。  后来事情愈演愈列,红三集团军和红军陕甘边防军中大多军级、师级军官都被撤职或查办了,王进宝和赵良栋倒一直没说,特别在王进宝的部队里对“北会”成员的清理更顺利一些。  直到高大节给丁勉来信,认为清理帮会的运动有些过火,以至于部队指挥员人人自危,互相猜忌。  已经影响了部队内部的团结。  后来谭洪也来向丁勉提出这样的运动打击面过大,将会影响部队战斗力。  丁勉建议以红军总政治部的名义发布了《关于正确处理内部问题地通知》,这项清查运动才告以段落。

    这次清查帮会成员的运动以如此激烈的形式在军队中进行,作为了解后世***建军历史的丁勉心中也早有预料。  想当初毛主席对党内斗争的残酷性也是十分清楚的,但他也还是坚持多次在党内,在军队内部采取了整风运动,最后还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文化大**。  这些运动虽然会冤枉一些人,但是它清理了内部的隐患。  可以起到激励社会风尚、号召广大民众共同对敌地作用,运动还可以极大的树立领袖的威望,使人们能统一在一个信念之下。  目前清军重兵围剿四川红色根据地,采取非常规措施清理内部十分必要。  因此丁勉也有意想使运动过些头,这样即可以了却自己清肃内部的心愿,还有助于消弭这些投降叛变的事件对根据地民心的影响。  更进一步树立百姓党与满清斗争到底地信心和决心。  当然,也应该说丁勉多少是有些想借此次运动排斥异心之人,树立个人权威的想法。

    自然也现了一些出忽意料的事情,确实有不少互相打小报告,互相猜疑的情况出现,不久甚至有人给中央送来了控告高大节和谭洪有投敌倾向的告状信,至于像密告王进宝、赵良栋者更是不少。  高大节和谭洪两人都曾将清廷和云南方面派人前来策反的情况向组织报告过,甚至赵良栋和王进宝也曾将敌人策反的情况进行了汇报,因此丁勉对这些红军高级指挥员还是信任的。  再说就个人关系看高大节不会对自己有贰心,谭洪自从加入红军以后一直表现很好。  而且他也多次坦诚地向丁勉提出不少建议和意见。  所以敌人想要在他们里面挑拨离间也是妄想。  当然这些事情也不能放任之,还是应该派得力之人前往调查一番。  虽然有这些副作用。  但丁勉心中对这次运动的效果是满意的,广大红军指战员对投敌背叛地行为都十分愤慨,大家坚定了信心,提高了警惕性。  各地地方政府也开展了广泛地清理行动,清除了不少内奸,**的队伍纯洁了,原来对红军地一些失望情绪有所消退了。

    当然也有一些副作用,一些高级指挥员对这样严厉的整肃运动有看法,如西北的杨起隆、李国梁,川陕防卫军的王进宝和赵良栋。  他们原本就担心丁勉以百姓党为根基逐步分离自己的队伍,没想到竟采取如此激烈的形式来清除内患,而且确也出现了一些冤案。  只是运动以如此急风骤雨般的展开,一时让人无从应对,可心底的隐忧已经留下了。

    战事却在不断的发展着,鉴于红三集团军遭到重大损失,而红四集团军又集体叛变,总司令部决定将现有的一部分预备役部队补充到谭洪的红三集团军中,经过不到二十多天的休整,红三集团军总兵力又达到了二万六千人,而且这次各军军长和政委清一色的换成了宁远军校的毕业生,正军职的平均年龄不超过三十五岁,红三集团军一下成为红军中最有朝气的队伍。  红军总司令部又开始组建新的预备队,并调红军陕甘边防军政委戚振邦任预备部队司令员兼政委。  红军的组成出现了明显的变化。</p>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