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者同人)[楼诚]许多年 - 分卷阅读20
“这么甜的东西也不嫌腻。”明楼皱了皱眉头。
“你一个上海人,好意思说我口味甜。”王天风看也不看他,“说起来,今天我见到你们家小朋友了——不过他可认不得我了——真叫人伤心。”
明楼眉头一皱:“他正正经经读书,你可别去招惹他。”
“你呢?你就不算正经读书?”
“跟你这种不正经的人打交道,我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正经读书。”明楼折起报纸,“你在哪儿碰到他了?”
“在学校门口买木板子。”
“他学建筑嘛,自然要买这些。”
“可是有钱,我们这些穷鬼,可学不来这个。”碎屑掉到身上和手表上,表面上沾了油,王天风用衣角擦起来,“仆人当弟弟养,你这可有点共产主义倾向。”
明楼知道他把明家的情况摸得清楚,却讨厌旁人把阿诚的遭遇拿出来说,顿了顿道:“莫要擦了,这样留恋,不晓得的,还以为你有反革命倾向。”
“斤斤计较。”王天风不看他,塞了满嘴马卡龙。
“彼此彼此。”
酒足饭饱说正事,往往也就三两句。
东三省全部沦陷。
明楼闭了眼睛。这个人吃这许多甜食,却从来说不出什么令人高兴的好消息。
“上头什么意思?”
“静默就是唯一的意思。”
“如此,还是未到‘国际条约信义一律无效,和平绝望,到忍耐无可忍耐,且不应忍耐之最后地步’?”
咖啡厅里灯火幽暗,明楼看不清王天风的眼睛。只听他幽幽道:“这顿饭你请,算给我饯行。”
“你要走?”
“戴老板叫我回国去,形势不好,人手不够。”
“那我呢?”
“原地待命。”
“你回去哪里?”
“点到即止。”王天风站起来,戴上帽子,“跟你弟弟一起扛板子的可未必比我正经。算我卖你个人情,不用找了。”
说着裹紧了那件旧风衣出门去了,明楼向服务生招了招手,给了两张纸币,一张收进口袋做小费,一张是饭钱。
巴黎的冬天比起上海不算太难熬,只是到了晚上难免阴冷。回家瞧见阿诚的手套围巾都丢在门口的矮柜上,晓得他出门时又忘了拿。明楼点了一支烟,坐到桌前,开始写论文。
凌晨两点了。他给自己泡了一壶浓茶,握在手心里暖手。窗外头开始飘着一点雪,纷纷扬扬地。忽然叫他想起来带着小时候的阿诚和明台打雪仗的时候。
望见那个圆帽子顶雪走进楼里,听见叮铃哐啷的动静,然后门被轻轻地打开。连灯也不敢开,蹑手蹑脚地脱鞋。
“回来了?”明楼走出卧室。
“啊, 我把你吵醒了?”像是最近贴出来的圣诞老公公,鼻子红通通的。
“我没睡呢。”明楼倒了一杯热水给他,“你最近总是回来得很晚。”
“期末建筑狗,哪里还能有个人样?”阿诚揉了揉耳朵,感觉已经要被冻僵了,“我明天带个铺盖去,直接睡在studio好了——家里还有吃的东西么?我一天都没怎么吃东西。”
他冻得像一条小狗,可怜巴巴的,全身上下唯一的暖意全在一双眼睛里。
“我留了点粥,隔热水放着,应该还温的。”
阿诚欢天喜地地跑进厨房去,从热水里捞出那个碗,果然还是温的。他也不坐下吃,就端着碗靠着墙站着,一边吃一边道:“大哥,你怎么还不去休息?论文赶不完啊?”
“写完了。”
“厉害。”阿诚冲他树了个大拇指,“我在学校,如果像你这么游刃有余就好了。”
“那得看你用几分心。”
阿诚晓得他又要耳提面命,闷头喝粥,耳朵里听他说:“心思都要放在学习上,旁的事情,不要分心。”
“恩,我明白。”阿诚抬起头来看他,黑眼睛亮亮的,叫明楼忽然心烦意乱,又道:“睡什么studio,你们建筑学院的都睡那里?”
“好几个同学几天都没回家了。你没瞧见他们的胡子,跟头发一样长。”
“平日里不用心,这时候就知道要吃苦了。”
“哪里有不用心,是tutor找事情。我算是运气好的了——我一同学,他那叫惨,期中的时候tutor说行,结果不知道怎么的前几天说他这个又不行了,他法语不好,吵不过人家,只好从头做起来,简直要了命。”
“哪个同学?”明楼望了他一眼。
“魏大江呀,不然那还有谁这么窝囊。”
这个人明楼是有印象的。东北人,长得五大三粗,炖得一手好蘑菇。法语说得极有特色。为人豪爽,什么都“很好”(très bien),但因为发不出小舌音,遂以“贼bien”代替,在留法的华人圈风行一时。
“你也不帮帮他?”明楼笑了。
“帮他了呀。”阿诚道,“我下午还和他去买新板子。学校门口那家店一到期末都涨价了,就是宰我们这群穷学生——如果混不下去了,我也跑到学校门口开店去。”
明楼松了一口气,笑道:“好的呀,我出钱入股,记得分成给我。”
转眼到了学期末圣诞,交了作业的阿诚一身轻松。魏大江请他喝酒,感谢最后拔刀相助。两人勾肩搭背地跑到魏大江租的地方,因为经济拮据,他们八个人租了一间,局促得站不下脚。都是东北人,有些念书有些已经做工了。
大家都十分好客,拉着他要吃饭,阿诚拗不过,坐下又一起喝了点酒。穷学生们吃饭喝酒,最后很少有兴尽而归的,不由自主地悲伤起来。一为生计,二为家乡。他们很久没收到家里的消息了,有些连钱也断了。大江这么高大的一个汉子,最后摸着酒瓶子流眼泪,说起这酒是哥哥给带的。
“你哥还在东北?”
“锦州。”大江叹了一口气,“我好久没他消息了。”
“会有消息的。”阿诚忽然想起明楼来,“我当回去了,我哥哥还在等我。”
一番挽留,跌跌撞撞地回家去。他拿雪在两颊扑了扑,清醒许多。进门的时候明楼正在客厅收拾一棵圣诞树。其实也不算圣诞树,是他前几天搬回来的一盆金桔。他买了些彩纸和铃铛挂在上头,见到阿诚终于回来,沉下脸道:“还记得回来。”
“我喝了点酒,晕乎乎的。”他把帽子围巾扯下来,一屁股坐在地上,摆弄起那几张剩下的彩纸来。
“怎么想起来喝酒了?”明楼道,“酒量不好,还在外头喝。”
“我去大江那儿了。”阿诚把彩纸折了三五道,忽然道,“大哥,哪天我们回不去家了怎么办?”
“大过节别讨打。”明楼背对着他顿了顿道。
阿诚被训了一句,只好垂了头不说话,把那折了三五道的彩纸又摊开来。
明楼听他忽然安静下来,回头看他,又走过去道:“他们家里可是有什么不好的消息?”
阿诚摇摇头:“什么消息也没有——没有消息是不是好消息?”
明楼理了理他的头发:“现在起,可没有什么好消息了。”
阿诚拍拍屁股坐起来,扭过头梗着脖子道:“过节吃些家乡菜好不好?”
“菜我都买好了,等你回来下厨呢。”
“那我先去做饭了。”他逃一样地跑进厨房去,在里头说,“我们不是有个唱片机么?那个还能用么?总该有点节日气氛。”
“早就坏了,我拿收音机出来。”明楼会意,调到RFI,背景音乐是圣诞的歌曲,奥莉斯·舒曼的声音叫人听着安慰。他把声音调到很大,家里都是她的歌声。厨房里锅碗瓢盆地吵起来,等到开了炉子,就什么都听不到了。
阿诚站在炉子前忽然特别想家。
幸好有明楼陪着他,不然他感觉今晚可以和大江他们一醉方休。怀着满腹豪情出国来,谁都存着出人头地和报效祖国的念头。眼见着国破家亡,故土沦丧,却又不得不承认自己无能起来。
明楼问他这里算不算家,他不知道。明楼在他身边,算是一个家了。但是大姐不在,明台也不在。便是他们都在,法国就算他们的家么?巴黎就算是上海么?
明楼说往后,再也不会有什么好消息了。
这是实话,和他之前说的所有话一样,都不是在糊弄他。他倒宁愿大过节的被糊弄着过去,何必把这些烦心事搅拨起来,叫人难过。可他又感念明楼对他说了实话,总好过他还得在家里装出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明楼素来怕吵,却把收音机调得这样大声,个中滋味彼此也是心照不宣。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眼圈都红了,连忙抹了一把,埋头炒起菜来。两个人弄了六道菜,叫明楼都笑说他可以开馆子了。阿诚把碗筷布到他前面,忽然瞥见墙角的一架胡琴。
“这哪里来的?”
“出去买彩纸的时候看到的,就买回来了。”明楼道,“过节,我们也要放松放松。”
“等下吃完饭,你唱一首?”
“想听什么?”
“什么都行。”阿诚想了想道,“《玉堂春》吧。”
“好。”
唱完又喝了点酒,阿诚跟那些东北人在一起一个学期,酒量练上来点,但依旧不如明楼。所幸酒品不错,喝醉了就趴在桌上睡,谁也不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