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异界好种田 - 重生异界好种田_分节阅读_1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请收藏
    “要真像你说的就好了,等明年我们也能吃上桃子。”虽然认不出桃树长得怎么样,但是桃可是十分普通的一种水果,也非常容易栽种,生长快,种下第二年就能开花结果。小时候他连苹果都没怎么见过,吃得最多的就是桃子和李子这两样。

    “好像还真是呢,我看过张五叔摘桃子去卖,有些上面还带着叶子,就像小麦说的,它的叶子边像锯子一样。”赵正则也走过来,兴致勃勃地说。

    “都已经栽上了,也别管是什么树了,好好照料着就是。”张小柳下了结语,抱着小松率先走回屋子里。

    屋里地面是没有铺石的硬泥地,平日里晴天还没什么,下过雨之后又是漏雨又是在外面满腿泥水的进来,很快就踏出一片烂泥,看得张小柳头皮发麻。只得早早就去做晚饭吃了睡下,眼不见为净。但是布袋里已经快要见底的大米,和只出不进的钱罐子,都压在他心头。

    几家欢乐几家愁,张家破屋子里,几人怀着迥异的心情入睡。而在村东头,赵正则曾经住过十三年的地方,赵大田一家同样剑拔弩张。

    “你说什么?我贪心?我这么辛辛苦苦难道不是为了你赵家的两个儿子?自从与你结亲,我连娘家一年也呆不了两天。儿子都快要成亲你可曾为他们操过什么心?不起新房子,难道以后要他们两家人都与我们挤在这漏水的屋子里?你能摸着良心说吗?”

    赵伯么高亢的嗓音在雨夜里更加刺耳,幸好这里左临右舍离得远,赵家兄弟也早早在隔壁入睡了,只有赵大田皱着眉头想要他低声些。

    “没有地方还可以再想办法,反正阿清还要过两年才说哥儿进门,等他们生了孩儿再打算不迟……”

    “呵,他与阿清只差一年,等阿清说上哥儿,他不是也要成亲了?那时候他怎么舍得把地儿还回来?”赵伯么压根不听他的,对他而言,揣在兜里的才是自己的。

    “你既然知道他也要成亲,怎么地不想想他也要起房子?他没地儿落脚,哥儿又怎么愿意跟着他?”

    “你看,说到底你就是不愿意为儿子打算。你弟不是早就为他说了亲?他现在住在张家,那儿多大的地方,他怎么还看得上这个小角落?”

    赵大田还是摇头,赵伯么火了:“你看看他现在,过得好了还会记得你这个大伯?我跟他说话都爱理不理的!天天穿着新衣,张家的哥儿对他可好着呢!上祭都能拿出两百文钱,可一点也不像过得不好的样子!”

    “可是总依靠着哥儿,让他以后怎么抬得起头来?”赵大田有些艰难地辩驳他。

    “我不管别的,总之呢我也白养了他这么几年。你要是心里还有儿子,就快些与他说。”到最后,赵伯么气呼呼的说完,翻了个身背对着他睡了。

    雨水天气持续了整整八天,这段时间的村庄是安静的。清晨没有人呼朋引伴去山上砍柴割草,傍晚也少了成群结队归家的身影。只偶尔能看到雨中披着蓑衣看田回来的人,和气急败坏喊玩水的孩子回家的声音。

    等到天彻底放晴,张小柳又觉得一切都那么快。明明前一天傍晚还看到乌云压山的样子,忧心忡忡不知道雨还要下多久,第二天醒来就发现外面一片光亮,太阳从山那边冉冉升起,朝阳照在山岗上,把昨夜的雨水都蒸发了。

    他还有些不相信的揉揉眼睛,门外依然一片光亮,他惊喜地要跳起来。刚从床头拿了衣服穿上,就听到有人在门上敲了几声。

    “等会儿,马上就来。”他嘴上说着,很快整理好衣服跑过去开门。

    “柳哥儿,我要上山去捡蘑菇,你们不要等我吃饭了。”赵正则站在门外,手边还放着两只簸箕,见他出来了解释说。他只是敲门试试他有没有醒来,没想到他也起了床。

    “蘑菇?现在能找到吗?”

    “下了这么多天的雨,早就长出来了,现在不赶紧捡些,等太阳出来就没有了。”而且等雨一停就去捡蘑菇的人很多,去得晚了就只能捡别人挑剩的了。

    “那你能不能等会儿?我跟你一起去。”

    捡蘑菇这事张小柳也是有经验的。以前在乡下,每到清明前后也会有阴雨绵绵的天气,等天晴了高温晒一天,第二天清晨村里的孩子就背着篓子去山上,一准能装得满满当当地回来。

    ☆、事起

    张小柳兴致勃勃地跟着上山采蘑菇,只是现实有点打击人。他采蘑菇的这个技能大概是被自动隐藏了,压根发现不了蘑菇,偶尔看到的也是被人采摘过的。到最后只能与赵正则一起行动,看他发现了蘑菇就抢前去摘。

    开始他还担心会不会摘到有毒的蘑菇,看了之后才发现完全是白担心了。这里现在大家采的蘑菇只有一种,白色的伞叶稍微有点浅灰色的菌柄,一般有成人掌心大小,与他在现代吃过的平菇很有相似之处,但却不是同一种。难怪家家户户都只放孩子出来,根本不会采错,山上人多也不会害怕。

    他们家里没有篓子,只好挑了两只簸箕来。等装得差不多时,张小柳看着至少有五十多斤了,便没有再采下去。

    回到屋门前,赵正则放下担子潇洒的把两只簸箕倒扣过来,把蘑菇都倒在地上,吓了张小柳一跳。

    “你干什么呢?”

    “倒出来,把他们都挑干净啊!”赵正则不太明白他指责的眼神,呐呐地说。

    小麦放出小鸡看着他们找食,这时候便很快走过来与他们打了招呼,蹲下身子利落地把蘑菇一朵朵挑起来,收拾干净蘑菇沾上的草屑,变色或者有腐烂的扔掉,然后才再次放入簸箕里。

    张小柳方才明白大概他们习惯了这样的收拾方式。

    “我忘了还要先挑一遍了,不好意思。”他挠挠头,朝赵正则说。以前他们都是直接把蘑菇挑到河边或者井旁用水冲洗干净就行,看到他倒在地上有些着急了。

    赵正则朝他笑了笑,也收拾起来。

    两人挑那堆蘑菇也用不了多久,张小柳想了想就进去灶间煮粥了。这次他只用了平日三分之二的米,剩下的都用蘑菇来凑数了。

    蘑菇虽然不少,但真禁不住放。早上喝了蘑菇粥,中午又吃炒蘑菇,到了下午张小柳无意中就发现那些蘑菇表现开始有些滑腻,颜色也变了。

    “蘑菇放不久的,第二天早上就得扔掉了。”赵正则也注意到他的目光,解释说。

    “可惜了。”家里正缺粮食呢,这么多蘑菇要白白倒掉真是让人心疼。张小柳想了会儿,指挥赵正则又把蘑菇清洗了一遍,自己去煮了一锅水,加了一大勺盐,把蘑菇焯熟沥干水,然后平摊在通风的屋檐下。

    “我以前也见过有人家能保存得久些,柳哥儿也会这个,真厉害。”赵正则全程跟着他,十分钦佩。

    “也不知道能不能放住呢,我只听别人说过。”张小柳被他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了,转开话题问他:“这么久我都没有到田里去看,禾苗长得怎么样了?”

    “挺好的,不比别人家的差。还有你种的黄豆,都很高了。”

    没有什么比田里的庄稼可能会带来的丰收更让人高兴,张小柳一整天都笑眯眯的,尤其是看到种下去的树秧长出新的绿芽时,心中终于有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最多再过一年,他一定会让家里的生活有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次雨水过后,要做的事又多起来。豆角、茄子、苦瓜是夏日餐桌三宝,雨水前种担心泡坏种子或秧苗,这时候就要赶紧了。还有其他说不上名字的瓜类,反正当初大顺么么指点过的,张小柳都种下了。幸好他们的菜园够大,瓜类又是种在篱笆周围省了以后搭架子的工夫,总算把别家有的菜都模仿着种够了。

    虽然还未有收成,但是他们的日子也渐见着好起来。小鸡仔给屋前增添了热闹,菜地里最早种下的青菜已经上了餐桌,下过雨后韭菜也以让人惊讶的速度生长。自从每隔三天冲一次鸡蛋糖水后,大家的面色也日渐红润起来。

    家里没有什么事,张小柳便让小麦带着小松出去与村里的孩子玩。以前小麦不是成天在家里给哥哥帮忙就是背着弟弟,自己身体也弱,出去玩的时间少,性子十分沉静。张小柳爱极了他懂事又坚强的模样,现在怎么也不舍得仍旧让他关在屋里。

    他自己对与这样年纪的孩子嬉戏没有什么兴趣,赵正则也是老成持重闲不下来,两人当真是像成人一样撑起这个家。张小柳开始学着纳鞋底、做衣服,赵正则几乎每天都要上山,割棘草或者拾些树枝木柴回家里备用。说起来,两人的性子又都有未雨绸缪的一面,只要用得着的东西都要先储备起来,绝不会等自己陷入困境才去做。

    如果不赶着春种秋收,这样的乡村生活偶尔也能让张小柳想起“悠闲”两个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曾经听起来很不可思议的生活方式,真到了这个境地也只能适应了。他希望这样舒服的日子能多几天,可惜天从来不如人愿。

    在他们忙着种瓜种豆的那两日,赵伯么也是为了儿子的亲事上跳下窜。今年里下坝村年纪正处十五六适婚的人不少,却是小子多哥儿少,仅有的几个各样条件稍微过得去的,都已经定了亲。这么一来,赵伯么要找人为他家小子说亲,也只得挑到外村去了。

    若说本村结亲也不一定更好,最大的好处便是相互之间知根知底,无论是家底身世,还是相貌人品,成亲前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找了外村的亲家,少不得还要花心思打探一番。说媒人自然能够把双方说得天花乱坠,人家也不一定全信。多半还要让值得信赖的近亲假借名义到村里去转转,打听打听情况。

    说媒人年前就接了赵家的活儿,但是因为种种条件,适合的对象不多。赵伯么挑来挑去,选了罗径村一户高姓人家。那家人的哥儿才刚过十五岁,比赵正广小了差不多两年,听了媒人的说法也有点意思。通过说媒人传了几次话,今年总算是说定了,只等着下六礼合生辰八字。

    赵伯么急着让对方进门来,还能赶得上秋季帮忙做农活。要是年底才进门,光等着过年了,所以便催媒人催得有些急。

    对方的爹么被这么一赶,反而有些犹豫了,一再推了几次来相看的时间。推到后来实在抵不过说媒人的口若灿莲,终于带着哥儿的兄伯一家来了。

    相看看什么也很有讲究。一要看说亲对象的品相能力,二要看房前屋后,三要看长辈平辈的亲戚。哥儿过来之后爹么照看不了,当然要找个好人家。甭管彩礼聘礼多少,看看屋子就知道家里的状况。若是家里长辈人多杂乱,免不得要多受管教,要是平辈兄弟多,既要考虑以后要周济的多又怕相处不好。

    高家人看了一遍,总体来说都还算满意。虽然住的是老屋子,但当家么么也暗示了,等成亲后生了娃儿就建新屋子。只是家里人口单薄些,叫来陪的亲戚都隔着辈儿了。

    等他们回去以后再细细一打听,原来这赵家还替过世的弟弟养着一个小子!这小子只得一亩地,既无房屋又无积蓄,只得赵大田一个血缘最近的大伯,以后建房子娶哥儿可不都得尽份心力?说亲的是长子,以后不就得负起这个担子?

    在这时候,娶哥儿建房子可都是人生大事,许多人家爹么辛苦一辈子也就挣个聘礼钱,能建个新房子就了不起了。若是那么容易,怎么会有人因为家贫说不上哥儿?到时候这个担子要压下来可不轻。

    高家么么一听就犹豫了,听说两个月前那小子就被送别人家去了,可不会是赵家为了骗他们才做出来的吧?这么一嘀咕,又拖了几天。悄悄托了人来打听,也不知道怎么地一来二去就传到了赵伯么耳中。

    ☆、是非

    其实这事人家只是打听打听,未必就与两家的亲事有碍了。但赵伯么从来不是一个心怀豁达的人,又与赵大田有了争执,怨他迟迟不找赵正则说那块地的事此刻再听到传闻的风言风语又与赵正则有关,不免又怪上了。还没等到高家传来什么消息表个态,就朝赵大田发火了。

    “都是你的好侄子!白养了几年不算,走了也要拖累咱们家。要是这回因为他再把事情搅黄了,你看我饶不饶他!”赵伯么站在门口,恶狠狠地朝正在劈柴的赵大田说。

    赵大田依旧沉默不语,赵伯么看得更为光火:“你哑巴了吗?不行,现在就去与他说,让他以后都别再来咱们家了!反正他也没把你放在眼里。阿广的事儿不知道高家会怎么说呢,阿清又还没有托人说哥儿,到时候要是把两个孩子全耽搁了,你做爹爹的对得起他们?”

    赵大田扔了斧子,终于下了决定。

    一村之内,张小柳和赵正则对这些事情毫无所知,正忙着在水田里踩秧草。禾苗已经在田里长了一个月,抽高了许多,这段时间也是田里野草疯长的时候。踩禾草就是要走到水田里去,把禾苗空隙之间长出来的青草拔掉或者直接踩到田底。这个活儿说不上多辛苦,不过禾苗叶子十分锋利,总能在挽起裤子的小腿上划出许多伤痕,又痒又痛。

    张小柳舍不得小麦受这份罪,也不放心把小松一个人扔在家里,和赵正则一起花了两天才终于把三亩水田的秧草踩完,紧接着又换上锄头给红薯和玉米松土。黄豆是不太需要打理的,即使有些许杂草也不要紧,它长得比草快,就影响不了它。但是红薯的果实在地下,如果覆的土堆不厚,红薯的个儿就长不大,只得表面茂盛的空藤,所以在种下去之后要松一次土,还要覆一次泥。

    松土要小心长出来的作物,覆泥需要大力气,这两件事都不轻松。不过张家一共也只得半亩地种这两样,早起做了一天就差不多了。因为过两天又是赶集日了,张小柳不想明天还跑一趟这里,便想赶晚些把它做完。赵正则自然没有异议,于是直到天黑了下来才忙完,只能借着星光回家。

    起早贪黑忙了一天,两人都很疲惫了。但想到农事告一段落,明天也不用跑远路过来了,又觉得心情轻松起来。张小柳惦记着这么黑的天两个弟弟会害怕,连忙加紧脚步回家。

    刚到家门前,就发现有人来了家里。张小柳住的屋里传出微弱的光,那是家里唯一一盏油灯,小麦平时是不舍得轻易点上的,而且还有一个明显不属于孩子的声音。只是他们方才走路声音大,又离得远,没有分辨出说了些什么。

    把锄头靠放在屋檐下,小松就听到了这边的动静,“哥哥哥哥”地叫个不停。张小柳大跨步走过去,才发现屋里的来客并不是他以为的熟人。

    “赵大伯,这么晚您怎么过来了?”他一把抱过小松扑出来的身子,客气地问。

    小麦见到他和赵正则走进来,警惕的眼神放松了些。方才他搂着小松坐在床沿,赵大田就靠在唯一的破桌上,大概觉得与这么小的孩子也没什么好说的,三个人沉默着大眼瞪小眼。

    赵正则随后也走了进来,看到自家大伯在这里也吃了一惊。

    “大伯。”

    赵大田“嗯”了一声,也来回打量着他们。都在一个村里,他与张家爹么也算熟悉的,只是张小柳和两个弟弟年纪都不太,他也甚少见过。

    “哥哥,阿正哥。”小麦站起身,心中也隐隐知道赵大田肯定是找哥哥他们,便要哄着小松跟他出去。怎奈小松不顾张小柳满身的泥污和汗酸味,也要抱着脖子不肯放手。

    “没事,我抱他一会儿。”张小柳点点头示意他放心,把弟弟圈在自己怀里,朝赵正则道:“难得大伯过来找你,让大伯留下来吃饭吧。我去做饭,你们慢聊。”他自己与赵大田并无交集,只在田地里远远见过几回,因此十分肯定赵大田这个时候跑过来当然不会是为了他。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